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8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108篇
工人农民   60篇
世界政治   2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6篇
法律   3687篇
中国共产党   1343篇
中国政治   2538篇
政治理论   965篇
综合类   216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972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862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831篇
  2009年   795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717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张维 《求索》2005,(11)
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与风险相关,但证券市场的存在性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文献中一直未有清晰的论述。本文通过对证券市场发展与风险关系的历史考察,试图揭示出证券市场的风险与存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作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应定位在分散风险,并对如何发挥风险分散功能提出制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2.
林修果 《新东方》2005,(9):35-37
宗法势力或者说宗法权力的权力来源是宗族,行使权力的主体是族长、士绅。这就决定了宗法秩序具有其不同于现代行政权力的种种特性,这些特性主要有:血缘性、礼俗性、差序性和地域性。只有认识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同行政权力相应特性加以区分,以防宗法秩序对行政权力的混淆。一、血缘性  相似文献   
173.
羁押性强制措施中的人权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羁押性强制措施和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两大类。这两大类强制措施都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有关,其中羁押性强制措施直接导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剥夺,而人身自由又是人权的核心内容,因而与一国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程度联系更为紧密。本文拟从理念、规范和实践三个角度来考察羁押性强制措施所折射的人权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4.
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 ,由于航运技术的发展 ,船舶航速日益提高 ,相应地 ,因提单的延误而引发的承运人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重 ,甚至于对提单的功能产生了冲击。本文主要分析了承运人承担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法律责任的法理依据以及法律责任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5.
近年来,志愿服务在中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志愿人员的人数与日俱增.成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领域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但是相关部门公共和非营利组织对志愿人员的管理却不尽人意:在大大降低相关组织人力成本的同时,由于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元化、志愿组织结构的松散性等特征.使得在志愿服务中如若缺乏使命认同与持久激励,志愿人员往往会成为管理上的阻力.甚至可能影响相关组织的职能实现与公益形象。这使得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对志愿人员的态度相当复杂,进而影响到志愿服务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充分、永续地开发和运用此类人力资源.就成为当前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6.
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是指刑罚威慑功能的发挥在实现刑罚目的方面所具有的有用性。这一问 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的指向问题,即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是以刑罚目的的实 现为价值内涵的;二是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的外在表现问题,即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 认为,刑罚威慑在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的功利价值方面具有廉价性的特点,它理应受到现代刑事立法和刑事司 法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7.
回应性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治理模式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应性政府”在新公共管理理念中居于主要地位。它提倡以公众为服务的核心,积极回应公众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离开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活动,也就意味着加强与改善政府治理模式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回应性政府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与和谐社会对政府治理模式的要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8.
推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运》2005,(7):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部署了经济建设、政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更完善的理论基础。和谐社会战略部署的提出,对妇联组织牢牢把握大局,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妇女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9.
地方人大的代表功能的发展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政府回应性的提高?现有的研究对该问题的探讨十分有限。基于深圳市的案例,通过访谈资料、文件材料、新闻报道及统计数据,揭示了地方人大的代表功能的发展促进了民众各方面诉求的表达,扩大了民众诉求的政策影响力,推动政府回应特定社区、特定群体及民众对特定公共服务和特定政策的诉求,从而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回应性。  相似文献   
180.
“仁”代表着中国古人从人际关系视角研究、探讨德性和社会规范的思路,是理解中华文明的关键概念,这一范畴的突出特点强烈的实践性。主体际性概念出现在20世纪初的西方哲学中,是对主客二分的近代理性主义传统的超越,其意义在于申明了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共生性、平等性、交互性。“仁”与主体际性之间存在内存契合,可以说是以经验形态表达了后现代主体际性的实践理性。在主体际性视域中重新发掘和理解“仁”,重新解读其文化心理本质并为生活服务,或许可为中华文明吸纳、消化现代文明提供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