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0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219篇
中国政治   2447篇
政治理论   129篇
综合类   8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邓云 《今日海南》2014,(8):49-49
<正>7月18日至19日,17级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海南省,导致全省325.8万人受灾,经济损失严重。为支持海南做好抗灾和重建工作,海南矿业联手复星公益基金会、海南亚特兰蒂斯商旅发展有限公司向海南省民政厅捐款500万元,以支持海南省灾后重建工作。风灾无情,大爱无边。复星以及在海南重点投资企业海南矿业、海棠湾亚特兰蒂斯和全体海南人民站在了一起,用实际行动履行了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92.
张金鹏 《法制与社会》2014,(10):180-181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然而,到21世纪以来,世界并不太平,特别是核生化灾害的危害性,核生化恐怖袭击的隐蔽性,核生化事故和核生化灾害的突发性,决定了让公众更多地了解核生化的概念及其危害、如何进行核生化救援力量的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核生化救援,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黄河凌汛灾害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堂 《中国减灾》1996,6(3):39-41
黄河凌汛灾害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王京堂(陕西省防汛办公室)1996年元月中旬,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发生了有史料记载以来最为严重的凌汛灾害,与云南地震、青海雪崩一起,成为当时全国人民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1凌汛灾害的发生和发展1996年的凌汛灾害首先是从三门...  相似文献   
994.
我国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显毅 《中国减灾》1996,6(4):36-38
我国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对策刍议徐显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1必须重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城市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集中体现,是人们从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正逐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根据联合国人居中...  相似文献   
995.
1.何谓雪灾?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  相似文献   
996.
子荷 《中国减灾》2005,(9):20-21
今年中国的灾害较为频繁,从南到北旱涝不断.7月中旬,台风"海棠"从福建登陆,给东南沿海造成不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自第一个登陆中国大陆的台风"海棠"之后,就不断有台风造访,造成暴风雨,并引发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97.
2005年救灾应急响应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05,(12):28-29
灾害每天都在发生,而人类经过太多灾难的袭击后,从中会得到怎样的教训与警醒呢?岁末将至,本刊对2005年的灾情和救灾工作进行一次回顾,希望读者跟随我们的脚步,进一步认知灾害,防御灾害……  相似文献   
998.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05,(12):30-31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对于提高救灾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所设立的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是针时我国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出现的一次灾害过程而言的。  相似文献   
999.
对减灾社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瑜 《中国减灾》2005,(4):17-19
社区减灾概念的提出源于在国家减灾规划中,对社区、社区居民参与作用的逐步认识。即:发生灾害时,如果个人和社区有采取行动的准备,并具备有效管理灾害的知识和能力,灾害的影响就可以大为减少;虽然以政府主导的救灾体系逐渐建立,但是仅仅依靠行政体系还有其局限性,灾民自救、互救在挽救受害者生命方面仍起主要作用,外界庞大的救援队伍因受反应速度、系统支持条件、指挥调度的科学性等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在最有效的救援时间内赶赴现场;社区防灾救灾的推行也可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识与认同,有利于社区的整体建设。基于这样的认识,以社区减…  相似文献   
1000.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