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29篇
中国共产党   217篇
中国政治   345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8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言词证据的审查采信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之一。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陈述前后不一致,应如何采信?倘被害人收受财物改变陈述,其是否涉嫌包庇罪或诬告陷害罪?前不久,本刊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典型案例,共邀法学专家与实务部门代表,对被害人改变陈述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实体和程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2.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互联网络上出现了震撼性的信息——北京大学一位被解聘的教授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称北京大学的院长、教授和系主任奸淫北京大学餐厅的服务员。北京大学回应绝无此事,并且表示学校将保留追究信息发布者诋毁和诽谤的权利。笔者之所以关注这一现象,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法人组织莫名其妙遭受"不白之冤",互联网几乎成为各种信息的来源,少数别有用心者利用互联网络向法人组织发起攻击,法人组织不得不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处理互联网络信息所引发的问题。笔者始终认为,法人不存在名誉权的问题,法人组织的整体利益受到损害之后,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加以救济。在我国司法史上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名誉",依  相似文献   
113.
塞耶(James Bradley Thayer,1831-1902)在美国历史上深深影响了包括霍姆斯、布兰代斯、法兰克福特等一批大法官,影响了美国宪法学、法学乃至法治的进程。这种影响不在于他多年的律师执业经验,而更多地在于他在哈佛法学院从事科学教研时在法学教育以及法学研究上的卓越建树,  相似文献   
114.
马红 《人大建设》2013,(4):40-41
目前,犯罪嫌疑人谎报身份事件频发,干扰了刑事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核查嫌疑人身份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公诉人员审查类似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嫌疑人身份不明的原因 在刑事案件中,造成犯罪嫌疑人身份不明的原因主要有几种情况: 一是犯罪嫌疑人冒用他人真实身份,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试图通过假报未成年人、隐瞒漏罪,减免处罚或保护自身名誉; 二是被冒用身份者及其家属法律意识淡薄,在收到有关拘留、逮捕等法律文书时,往往在确认被冒用的人无事之后就不再深究事实真相,很少积极向司法机关反馈情况; 三是由于边远、贫困地区的派出所没有实现户籍信息联网,只能通过发函的方式索取,不能保证在诉讼期限内及时核实嫌疑人身份; 四是承办人往往注重对案件实体事实及证据的审查,而忽视了对嫌疑人身份的细节信息进行核对,对不确定的信息没有认真追究.  相似文献   
115.
正本文案例启示:行为人协助抓获同案犯的,在满足一般立功所具有的主体、时间、行为、来源要件外,还需有协助行为、客观上产生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结果以及协助行为与抓获结果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才能认定为立功。[案例一]赵某伙同熊某实施盗窃,赵某被抓后,于2013年6月27日带领民警前去同案犯熊某住所,因未在住所中找到熊某,民警于2013年7月16日再次去熊某住所附近蹲点,后抓获犯罪嫌疑人熊某、陈某。公  相似文献   
116.
应海东 《法制与社会》2011,(31):179-180
司法腐败现象日趋严重,我们亟须寻找一种完善的监督机制来抑制趋势的蔓延。本文将对我国司法腐贩的成因及对策作出相关论述。我国的司法腐败现象又具有哪些特殊性?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防范?  相似文献   
117.
时评     
《中国律师》2011,(7):87-87
广西4名律师涉嫌辩护人妨害作证罪被拘传 6月21日,广西北海市警方对外通报,4名律师涉嫌在当地一起故意伤害罪案件中。教唆、引诱当事人和证人作伪证,妨碍司法机关正常办案。目前,这4名被警方拘传的律师有两人被刑事拘留。两人被实施监视居住。  相似文献   
118.
王永志的政治监督简论一文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在政治系统内,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要受到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权力失范,最终导致腐败。为了控制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权力在正当的范围和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制,用权力约束权力,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119.
《先锋队》2014,(5):23-23
前不久,山西省纪委监察厅向社会公布一批违纪违法案件的处理结果,包括交通厅原厅长王晓林在内的8名党员领导干部因严重违纪受到党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省人大常委会城环委原主任王晓林渎职、受贿案。经查,王晓林在担任省交通厅厅长期间,工作中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  相似文献   
120.
证人特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作证资格的人因其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拒绝向司法机关作证的权利。这一制度在英、美、法、德、意、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设立证人特权制度。现行《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1款、第2款分别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