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03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18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造就精英化的法官队伍是司法改革中的核心课题。法官的独立性是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前提。本文从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困扰司法独立的因素,它们分别是来自行政机关权力机关的干涉、法院系统内部的行政化倾向及社会大众媒体等对司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王震 《求知》2008,(1):42-43
一、法治、和谐社会的内涵 (一)法治的内涵有学者认为.法治的内涵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法的普遍遵守.即法律高于任何权力、任何其他规范、任何个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不承认有法上公民或法上团体:良法的实体(内在)价值,即良法的实体内容,指法律必须保障自由、平等、权利等基本人权;良法的程序(外在)价值,即形式,通常指:法不溯及既往、法的明确性、公开性、法律的普遍性(不得制定针对具体个人的立法)、不矛盾性(法律不得相互矛盾)、法律的可行性、法律的安定性等等;基本制度原则,包括国家机关分权制衡制度、司法独立制度、司法审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73.
司法是主持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保障,是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欲实现司法公正,首先要实现司法独立,这是制度保障和先决条件;其次还要加强司法人员的素质建设,实现司法精英化;另外还要加强对司法机关的全面监督,加快司法机关内部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74.
法官职业化是最高人民法院于本世纪初提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法官职业化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法官的大众化、地方化、行政化和政党化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克服,方能推进我国法官的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75.
2014年10月28日召开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第四点指出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其中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对于推动整个司法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理论上,我们必须对巡回法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制度上,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巡回法庭制度,确保巡回法庭能在实际中实现其目的,推动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76.
关于检察权的性质,最近在学界引起较大争论,主要有三派观点:一种主要从传统司法法官不告不理、个人独立、司法处理的终局性等本质特征入手,认为检察机关在诉讼中属主动追诉犯罪,在审判阶段主要担任公诉人的角色,以及检察机关实行集体领导,上下级是上命下从的关系等,认为检察权无论如何同传统司法权的本质特征不符,因而检察权应当是行政权,而绝非司法权,第二种观点主要从现行宪法的规定立论,认为宪法已明确检察机关的司法特征,且检察机关在诉讼中不仅是公诉人,还是法律监督者,这当然是检察权司法属性的集中表现。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检察权具有司法与行政双重属性,但本质上是一个司法机关,世界各国都有关于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机关的“鹰犬”与“附庸”,这种独立性正是检察权具有司法属性的最好证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还应当将检察权定位为司法权。  相似文献   
77.
在当下众多关于“法治”的论题中,理论家们热衷于讨论“宪政”、“自由”、“民主”和“司法独立”等宏大的符号式话语来满足这个时代对所谓的法治精神的需要,因此而不愿或来不及追问,在这些口号盛行之前人类是否曾经存在着与此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精神。加之现代法理学将法学的问题转化为“法律是什么”之后,人们遗忘了在法律的逻辑含义之外,  相似文献   
78.
吴雪玲 《政法学刊》2011,28(5):80-83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博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制衡权力与权利的必要途径,本文从司法公正和舆论监督的概念出发,讨论了二者在现实层面的矛盾表现,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在社会公正这一共同价值追求下的统一和互补。  相似文献   
79.
论独立审判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判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的裁判性、终极性和中立性权力。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驶审判权 ,不受三大诉讼法、《法官法》及《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这项原则的确立和实施 ,对人民法院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原则 ;依法独立地行使审判权不受外界干涉 ;保证人民法院在社会上的司法公正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一、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远未得到真正实现首先 ,我们从当前法院运作机制的情况来分析。从当前的审判机制看 ,人民法院对一个案件的审判是采用多层次的把关。案…  相似文献   
80.
古强 《人民论坛》2014,(3):125-127
网络舆论的合理监督有利于打击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案件当事人利用网络舆论等手段,表达自己诉求,争取社会同情,试图通过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来左右法院裁判的情况,恶意网络舆论的散播情况也层出不穷.因此,如何找到能够使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达到利益平衡的良性互动途径是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