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00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8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9篇
法律   16488篇
中国共产党   1283篇
中国政治   4029篇
政治理论   591篇
综合类   366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615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910篇
  2014年   2334篇
  2013年   1969篇
  2012年   2298篇
  2011年   2548篇
  2010年   2087篇
  2009年   2074篇
  2008年   1938篇
  2007年   1622篇
  2006年   1346篇
  2005年   1057篇
  2004年   912篇
  2003年   835篇
  2002年   868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45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审判月报     
《当代审判》2003,(7):28-29
  相似文献   
142.
143.
刘彤海 《中国司法》2006,(10):99-101
关于诉讼时效问题,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学理的讨论上,已经很多了,似乎已经没有更多的问题了。然而我认为,在诉讼时效名称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些尚待解决和商榷之余地,这不仅对于立法还是司法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因此,笔者经过审慎思考,并参酌国外的立法及法学理论,发表一些浅见,以  相似文献   
144.
145.
李华 《四川审判》2002,(6):41-42
笔者在司法实践中感到,我国现行担保法中有关抵押权的实现途径要么滞后,要么繁琐与低效,使抵押制度的规范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担保之王”在社会上没有真正体现与发挥,市场经济与信用制度被法律拦阻,受到诉讼观念影响,抵押权甚至找不到单独实现的途径,本文拟专就抵押权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以认识抵押权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6.
尊敬的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首先.对第八届中德人权研讨会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这次会议“人权与司法”的主题很有价值和意义。有幸同德国朋友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感到由衷的高兴。对德国朋友的盛情邀请、周到的筹备和安排,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47.
频频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给矿工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受害矿工却只能获得极少的民事赔偿。本文认为,造成实践中损害与赔偿极不对称的原因在于相关制度的短缺,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与司法最终救济的缺失导致了受害矿工不能获得充分合理的赔偿。文章分析了受害矿工民事权益救济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8.
王飞  超峰 《检察纵横》2003,(3):26-27
一起发生在两年前的放火案,因刑警队以罚代刑,使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被害人为讨公道,历经坎坷,多次上访。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严格执法,终于将纵火犯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49.
唐代法制是中华法制文明史上极其辉煌的一页 ,唐律中关于司法效率的规定已相当完备。唐律明确规定了官吏判案的期限和超期判案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同时为了保障有关判案期限的法律规定得到落实又建立了勾检制度。这一系列规定严密、有效 ,对于我国目前进行司法改革、提高司法效率仍有可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0.
田中阳 《求索》2007,(2):161-164
反馈是中国信息传播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与之相撑持的社会机制与体制决定的。在百年报刊传播中,反馈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不但作为社会信息大传播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这样,而且从记者、编辑与读者的关系看也是这样。该文通过某些典型的历史现象的分析,既从“反馈”的视角勾勒出百年报刊传播的一条历史的逻辑线索,同时也对这种历史的逻辑线索的形成作了多角度的观照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