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8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0篇
法律   2133篇
中国共产党   372篇
中国政治   787篇
政治理论   112篇
综合类   2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司法鉴定启动制,人民法院对司法鉴定的监督,以及人民法院内设司法鉴定机构职能的调整问题.都是完善司法鉴定制度的重要问题,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求教同行,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22.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司法鉴定尚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的也违背了司法鉴定的基本规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刑事诉讼,很多司法鉴定问题更宜转化为专家证人的形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3.
司法鉴定作为诉讼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诉讼的进程。司法鉴定形成的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审判的结果。鉴定次数是当前我国司法鉴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但至今却无相关规定。本文提出我国司法鉴定三级(次)鉴定终结制度,在充分论述该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构建设想,以期对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4.
吴延溢 《前沿》2005,(2):117-118
随着司法活动的不断发展, 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一直隐含着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如鉴定主体的非独立性, 鉴定决定权的冲突性, 鉴定受理方面的无序性, 鉴定标准的任意性, 鉴定对象的模糊性, 重新鉴定的规则缺失性以及相关法律文书的失范性, 等等。这些制度方面的缺陷迫切要求我们对现存制度进行全面地解构与重构,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各种制度上的结症。  相似文献   
25.
论司法鉴定人负责制的立法依据与实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人负责制既是一项管理制度又是一项证据制度,本文从科学技术与法律角度界定了鉴定人负责制的含义与表现,分析论证了鉴定活动的科学属性、鉴定结论(意见)的证据要求、外国立法惯例与我国司法鉴定实践基础作为这一制度立法依据的具体原因,根据我国当前情况设计了实施该制度的六项措施。最后,强调了鉴定人负责制与鉴定活动接受监督的关系,勾画了鉴定人应予接受监督的范围。  相似文献   
26.
《国际交流》2007,(3):31-31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尼泊尔世界事务委员会副主席、执行委员会主任特塔·拉·安塔率领的尼泊尔世界事务委员会代表团一行6人于7月15—22日访华。在北京期间,交流协会顾问、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和交流协会秘书长徐建国分别会见代表团,交流协会理事艾平与代表团座谈。代表团还拜会了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除北京外,  相似文献   
27.
浅论司法鉴定的证据效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建立了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对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专门规定。本文试图对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8.
伊其忠  吐尔逊  刘坚  田骅  房伊平  兰新健 《证据科学》2007,14(1):I0022-I002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及广大群众法律知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在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因颅脑损伤后遗留精神障碍而要求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案例日益增多.同刑事责任能力等行为能力鉴定相比,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不论是在相关法律、法规,还是在理论和鉴定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相对来说均较少.本文拟对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有关问题给予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鉴定人是司法鉴定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鼓励专家参与法庭服务与约束专家独立、客观实施鉴定这一对矛盾需要通过制度的合理设置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以适合诉讼活动的开展。鉴定人的责任负担是体现对鉴定人实施鉴定活动进行约束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0.
彭万龙 《刑警与科技》2007,(9B):132-134
3万元起家 1984年,张波在素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电子研究所工作。勤钻研,善于发现问题的张波很快成为所里的技术骨干。从他毕业到1992年,张波先后担任电子公司厂长、总经理等职务。8年的职业历练,使他成长为集技术、营销于一体的多面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