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1篇
  免费   139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2332篇
中国共产党   175篇
中国政治   519篇
政治理论   141篇
综合类   70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合立遗嘱的认定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民法对合立遗嘱有承认与否认两种截然不同的立法例,我国学界也存在肯定与否定两种针锋相对的学说。本人持肯定说,认为现如今合立遗嘱确有存在之必要,但应当严格限定。  相似文献   
992.
993.
魏胜强 《法学》2007,(1):32-41
我国当前关于法律解释“立法”并不少,然而它们分别是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在各自的立场上制定的,呈现出混乱的特点,并带来了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混乱。为了重新配置我国的法律解释权,建立统一的法律解释体制,规范和保障法律解释权的正当运行,我国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解释法。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法律解释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也有少数学者在呼吁制定法律解释法,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的法律解释法。  相似文献   
994.
赵秉志 《法学》2007,(9):3-13
刑法立法是刑事法治的基础,刑法立法工作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刑法立法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刑法学者参与刑法立法意义重大。1997年刑法典具有时代特色并获得了重大改革和多方面进展。晚近10年来我国刑法立法成就斐然,尤其是刑法修正案和刑法立法解释的完善方式值得充分肯定。现阶段我国刑法的改革,应以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人权保障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发展方向,并着重致力于死刑制度改革、加强人权保障和应对时代发展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努力探索刑法改革的科学方式。  相似文献   
995.
免责条款是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的,旨在限制或免除其未来责任的条款,它是适应现代高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合同制度.通过对合同当事人未来违约责任的限定,使合同履行中的可预见性增强,从而促进合同的订立.但是对责任的限制不恰当地运用,极易园合同当事人的地位的不平等而造成合同权利义务在当事人之间分配的不均衡.因此,各国的合同法律制度对免责条款的适用都作了限制.我国<合同法>于52、53条及第40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我国<合同法>在对免责条款作限制时,却没有对其适用范围作必要的限定,这样的实践中,可能会造成另一种不公平.因此,有必要在适用上述条款时,对其进行限制性解释,以达到法律公平正义之目的.  相似文献   
996.
由于独立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权力混合性特征,其被誉为"无头的第四部门","宪法怪胎(constitutionalanom alies)"。卡罗尔.哈洛,理查德.罗林斯和王名扬先生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独立监管机构正当性的论述。然而,"不完备法律理论"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即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的存在。并且独立监管机构天然地带有制衡传统行政权的色彩,其不但没有僭越三权分立原则的精神内核,反而是一位合格的执行者,开拓者。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解释是用探求目的的方法厘清冲突法律的关系,或者填补法律的漏洞。针对目的解释,存在激烈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其主观性太大,容易导致法官过度能动,损害法律的权威;而有的学者则从目的解释的积极意义出发,全力维护目的解释。尽管各家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但总的原则都是在维护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不允许解释者独断专行,将自己的意志作为法律,进行裁判。但是,作为法律解释方法之一的目的解释,尽管其探求的目的标榜是客观的,而不是法官个人的恣意,我们也不能、也不应该将目的解释的探究对象仅仅指向客观的目的。实际上,目的解释的主客观性就表现在其探究的对象(目的)的性质,而这个对象(目的)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998.
许浩 《新法规月刊》2008,(6):137-148
在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之争中,学界往往把立法原意、法律客观意思、折衷说之争和形式解释论、实质解释论之争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涉及目标的定位,后者涉及解释的限度。从刑法解释和类推的本质上来看,类推禁止实际上是一个内在于类推的问题,而刑法解释或许应该采取一种结果导向的实用主义立场。只要还是法官在进行司法活动,他就一直在解释刑法。承认法官的能动性给我们带来的好处首先就是能促使我们努力提高法官的素质,因为开放的类型需要高素质的法官去把握;其次就是可以促使科学的判例制度的建立,让法官得以从判例中把握类型、解释刑法。  相似文献   
999.
徐珉川 《中外法学》2020,(2):378-401
互联网"提供作品"行为的界定,是以普通链接作为出发点,类推适用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解释过程。"提供作品"行为界定的核心解释问题是保证类推解释的正当性及合理性。"提供作品"行为界定的具体结论,本质是界定著作权权利范围。在著作权侵权裁判的实践语境中,"提供作品"行为界定标准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籍由规范性目标在论证逻辑上的约束,及类比推理过程的妥当性加以实现。采取合目的性扩张解释方式更加契合类推解释的逻辑。互联网"提供作品"行为界定的解释方案,是由"实质呈现标准"来界定具体涉案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使用作品"行为,并辅以"合理使用"抗辩对具体结论的合理性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000.
王锴 《法学研究》2020,(5):105-121
明确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是对国家干预基本权利的行为进行合宪性审查的前提。要准确界定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需对法律上形成的保护范围和事实上形成的保护范围作出区分。前者主要由立法界定,后者主要通过解释确定。国家通过立法界定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先要确定基本权利的核心,并围绕基本权利的核心形成保护范围,同时还要考虑国家履行基本权利保障义务的可能性;针对事实上形成的保护范围,宜采狭窄的界定思路,并对保护范围的事实领域和保障领域分别进行解释。基本权利的内在限制是基本权利保护范围的固有边界。在界定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时,内在限制不可逾越,否则将导致立法违宪或解释违宪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