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4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论刑事诉讼中的合意问题——以公诉案件为视野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清  李蓉 《法学家》2003,(3):82-91
本文以公诉案件为视野,探讨了刑事诉讼作为正式制度的几种合意辩诉交易、程序选择合意以及证据问题的合意,分析了不同内容的合意的效力范围.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刑事诉讼中合意制度化的理论前提控辩平等、分权制衡、程序主体性等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确立和全面制度化,并提出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结构尚未从实质上确立控辩平等、分权制衡的格局,程序主体性也不能从运作层面上得到贯彻,从而缺乏合意成立的基础意思自治和主体平等,因此,当今刑事司法改革不应以彰显合意为重要内容,合意的制度化或合法化历程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52.
刘寿明  邢志刚 《台声》2007,(8):95-96
合同的形式,又称合同的方式,是当事人合意的表现形式,是合同内容的载体和外部表现。合同形式可以分为法定形式和约定形式。合同的法定形式是指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某种合同必须采取某种特定的形式,例如书面形式、公证形式。合同的约定形式是指依据当事人对没有法定形式要求的合同约定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例如约定书面形式、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53.
司法ADR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以附设在法院的调解和仲裁为基本类型,是国家司法行为与当事人合意行为的有机结合。2004年9月16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初步形成了我国司法ADR制度的雏形。文章分析了与我国司法ADR制度构建相关的协助调解人制度、独立调解人制度、和解协调人制度和协议确认制度。并指出司法ADR制度中的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环节还有待于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4.
合意,作为社会协和式交往共同的精神前提和纽带,长期以来被视为大陆法系契约的本质。在形式至上的罗马早期社会,作为伦理上的外在合意仅仅在契约体外运行,尽管形式背后也隐含着内在合意,但契约以唯形式化的样态出现。随着交易中自由的增长,形式日趋式微,当事人之间的信任日益通过去形式化的自由行为彰显出来,通过诚信融通的合意藉助诉权成为个殊化的诺成等契约的结构性要素,合意逐渐从形式的荫翳中得以解蔽,成为罗马契约演进过程中或隐或显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155.
合同成立过程中的合意瑕疵及其救济一直是合同法中的一个热点,《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规定,为各国商人所广泛采用以作为其合同条款的补充或解释依据,可借鉴性很强。本文通过对《通则》研究分析,阐述了国际商事合同中的合意瑕疵中合同无效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6.
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7.
要物合同在罗马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近现代民法理论因以合同客体区分各种合同,弃它不用了.但即使它现在不再以法律制度的面貌出现,其类型仍大部分保留在了近代以来的民法典之中,且与前述理论所主张的合意是合同的唯一构成要件形成悖反.为理解近现代理论为何还保留具体的要物合同,最好回到其源头求得其真意.  相似文献   
158.
诉讼合同是当事人间旨在对诉讼程序施加某种影响 ,以产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合意。诉讼合同存在的理论基础是程序主体性原则和私权自治。诉讼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包括 :第一 ,诉讼合同的主体存在着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第二 ,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第三 ,当事人订立诉讼合同应当具有影响诉讼发展或产生某种法律效果的目的。诉讼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包括 :诉讼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能力 ;不违反法律的规定 ,不损害他人及社会利益。诉讼合同的效力不仅及于立约当事人 ,一部分诉讼合同对法院甚至第三人也发生效力 ,这就是诉讼合同效力的扩张性。  相似文献   
159.
面对实践中日益增多的多方当事人争议,合并仲裁制度应运而生。然而,在该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多方当事人争议的同时,理论界对其也存在较大争议,其中尤以对强制合并仲裁的争议最大,学者认为其甚至触及到了仲裁制度的根基。本文试图在合理界定强制合并仲裁概念的基础上,对其理论障碍一一论述并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阐述我国应当如何合理构建强制合并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160.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认罪事实的证明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其中认罪与同意简化庭审质证程序、庭审调查的重点从案件事实转换为认罪自愿性、法官确信认罪真实性之间的逻辑关系亟须理论阐释。供述和承认可以融合并概括为认罪,在认罚及其程序从简、量刑从宽后果的加持之下,供述和承认共同产生刑事自认的法律效果。刑事自认的实质是控辩双方对案件事实及证据的真实性达成了共识,形成共识性的事实,进而达到共识性真实。自愿和明智的刑事自认有助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认罪在内容、形式和效力上已经具有了刑事自认的属性。刑事自认可以产生事实及证据合意、减轻控方的说服责任、省略庭审证据调查程序以及增强法官内心确信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