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4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6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1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3554篇
中国共产党   437篇
中国政治   1609篇
政治理论   310篇
综合类   117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621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不同的行政行为因其性质不同,所依据的"法"也具有不同范围的含义。而抽象行政行为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又将成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以抽象行政行为为切入点,清楚地界定不同行政行为的依据,健全行政法律法规的审查体系是保证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2.
一、房产证明的历史渊源提起房产证明的历史,不能不提土地契证.中国最早出现的不是房产证明,而是地契.土地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必争的资源,而地契反映的是土地的权属与交易的变化以及土地拥有者的法律地位.尽管土地契证的内容和形式千变万化,但其颁发的目的均是为确立土地所有权的主人和征收赋税,让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更加方便合理.封建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土地所有权的界定和赋税的征管,开展土地清丈,并颁发了不同制式的执照(即类似现在的土地证),逐步建立与完善了一套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适应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契证也成为了土地拥有者的凭据.自从有了契证也就有了书面的房地产交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白契和红契.  相似文献   
143.
李剑 《法制与社会》2015,(1):285-286
修改后刑诉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了检察院对逮捕后羁押必要性进行持续审查的制度。该制度的落实有利于降低审前羁押率,促进公正司法。羁押必要性审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客观上刑事案件审前羁押率有很大的降低空间;第二,有利于消除审前羁押三大误区;第三,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践需要积极启动。羁押必要性应当符合刑罚标准和社会危害性标准。完善考核体系,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建议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案件来受理,并纳入考核,检察机关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时应当听取律师意见,并履行告知义务。  相似文献   
144.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指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限定涉及个人隐私、被侵犯后将给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风险的信息,司法审查其范围、种类、数量应当严格遵循以下标准:依法公开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相关负责人信息不属于公民个人信息;财产信息、交易信息等敏感信息的认定应按照信息本身的属性并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故意、用途等综合判断认定。  相似文献   
145.
和丽军 《时代法学》2013,11(4):66-75
根据我国《继承法》,不仅丧偶儿媳或女婿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后能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兄弟姐妹间、旧社会形成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子女与生母以外的父亲的其他配偶间形成扶养关系的,也均互有继承权,该规定直接突破了世界通行的继承权仅在血亲及配偶范围内的传统基础。无论从继承权产生的基础,还是从姻亲继承产生的源流上分析,我国基于赡养扶助行为授予姻亲继承权都是对继承权基础的直接违背,也是对现实生活中民众继承习惯的背离。通过对姻亲的赡养扶助行为与继承权关系的分析,找出合理的路径与渠道对其实施赡养扶助行为后的权益进行补偿,始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6.
法官预审权在澳门刑事诉讼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定位较为模糊,权力范围过宽,与其他权力交叉冲突,运行不够通畅,效率不够高,缺乏监督,滥用的风险较大等诸多不足,客观上需要进行改革。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社会和司法现状,结合其他国家和内地的通行做法和有益经验,应在遵循诉讼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权力的有限性和分工负责原则,坚持诉讼效率和循序渐进原则,明确限定法官预审权的范围及效力,优化法官预审权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制约机制,以实现法官预审权定位和功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7.
阎巍 《法律适用》2015,(4):88-94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第8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载了"陈爱华诉南京市江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履行房屋登记法定职责纠纷案",引起了包括司法行政机关、房屋登记机关在内,社会各界对涉遗嘱房屋转移登记强制公证问题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该案法律适用层面若干争议问题的具体分析,深入剖析了我国对以涉案《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为代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规制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构建规范审查之诉作为解决该问题有效途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8.
文证审查因其所依附的检察业务不同而具有法律监督或诉讼活动的定位。文证审查意见并非鉴定意见,并不是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而是检察办案人员提出补充鉴定、重新鉴定等的依据;法律应当明确文证审查制度,规范启动、审查范围、审查内容以及效力。  相似文献   
149.
150.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以161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至此,酝酿十年、跨越三届人大、历经四次审议,预算法实现出台20年后的首次大修。这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标志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已经破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