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343篇
中国共产党   375篇
中国政治   742篇
政治理论   174篇
综合类   49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杨旭  彭春瑞 《理论月刊》2022,(11):43-51
全球生态治理是管窥全球治理的重要棱镜,也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可行密钥。然而,囿于各治理主体的身份失衡,既定国际秩序与全球生态实践的原有预期存在抵牾,且未能有效兼顾相对贫困经济体的实质性利益,其负外部性不断引发国际社会担忧,产生国际邻避困局。在风险不确定的背景下,国际邻避困境的生成具体表征为环境正义与国际空间秩序的张力呈现、民众风险感知的放大效应与政府科技理性的功利效用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空间权利归属的分配性冲突、跨域生态环境的共享性冲突与国家身份属性的内生性冲突是国际邻避困局产生的主要肇因。面对愈发显著的国际环境群体性事件,为规范环境保护进程,全球生态治理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倡导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坚持平等互帮互助互信,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提升生态治理科技水平,开展全球生态治理多领域合作。唯有如此,“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蓝图愿景才得以擘画,全球生态合作共治的绩效才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22.
论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救济人身权利损害的一项重要法律手段 ,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证实。但如何确定赔偿数额 ,时下司法实践却做法不一 ,理论对此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就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主观化、客观化、类型化和标准化问题略述浅见 ,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23.
水资源短缺与浪费日益突出 ,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我国和茂名地区的实际 ,搞好治水规划 ,实施可持续发展水利 ;强化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水利灌区网络建设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突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大水的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提高用水效率 ,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浪费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治水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4.
科举制度作为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它的产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分析其利弊,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对目前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建设以及廉政建设形成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5.
申阳涛 《法制博览》2023,(13):118-120
2020年第三次修正的《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将作品合理使用在“具体规定性”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抽象规定性”立法模式的情形,但依然未能解决网络环境中关于作品合理使用的最大问题。网络环境中作品的创作呈现大众化的倾向,即作品创作不仅是少数专业创作者的行为,广大互联网用户利用网络资源创作生成了海量内容,而这也正是互联网促进文化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由于广大互联网用户欠缺专业创作者的创作技巧,在创作生成内容时普遍存在借鉴原有作品的现象,该行为因存在商业目的而很难被认定为合理使用。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转换性使用的判断标准,以界定网络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二次创作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6.
对于所患传染病种类非属于《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职工,由于法律未有明文规定,实务中就是否认定工伤问题存在争议,导致相关职工难以获得工伤保险的救济。《工伤保险条例》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而职业病由《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法定列举,法律解释空间极小;事故伤害为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存在相当的法律解释空间。法院对患传染病职工工伤认定纠纷案件的裁判,呈现出将职工患传染病纳入遭受事故伤害的思考路径。研究通过贯彻宪法规范和价值,结合工伤保险的目的与工伤认定的本质,并为了法律概念的统一使用和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解决,运用法释义学的方法,强化论证了传染病可被纳入事故伤害的解释范畴,从而化解因工患传染病职工认定工伤无法可依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7.
一、案情介绍 S 公司是一家提供电子图书的公司,T 发现 S 公司将自己的作品作为电子书在其公司网站上提供浏览,于是就委托一代理人前往公证处申请对 S 公司网站上有自己电子化作品进行证据保全。在公证过程中,T 的代理人下载并使用了 S 公司享有著作权的电子图书阅览器软件阅览 T 的作品,该阅览器软件是浏览 S 公司网站上  相似文献   
128.
谐仿的著作权法边界--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莉 《法学》2006,(3):60-66
谐仿是对原作品的嘲弄、讥讽性模仿。谐仿作为人们表达思想和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原则上受宪法和著作权法保护。谐仿在西方国家通常享受合理使用抗辩。中国应当将谐仿明确纳入著作权权利限制体系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29.
本质性原则是《刑法修正案(十一)》罪名拟定的基本原则,即把握罪状描述之构成要件及其犯罪构成整体的本质特征和主要特征.拟制罪名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或是在立法观念罪名指引下抽象概括,或是在提取具体构成要件特征的基础上组合、整合以及添加抽象概念创制.对于复杂的罪状来说,拟制罪名的基本方法是紧贴罪状描述提取概括或者抽象提炼.拟...  相似文献   
130.
邓社民 《法学论坛》2006,21(6):99-104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短片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了人们对著作权合理使用与侵权的争论。本文认为《馒头血案》是独立作品,并且是合理使用产生的作品,而不是戏仿作品。对于戏仿作品应当在著作权法中给予合法地位,以保障数字环境下新的作品创作形式,繁荣文学艺术。但《馒头血案》完全符合著作权法第22条之(二)的规定,属于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合理使用作品,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