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1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缓刑是我国一种较为平和的刑罚执行方式,其意义在于削弱刑罚对罪行较轻的犯罪人的影响,使其在接受刑罚处罚的同时更好的融入社会,体现了刑罚的教育与惩罚功能。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除外),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可适用缓刑。在缓刑考验期间发现犯罪人还存在漏罪,数罪并罚后,若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仍可再次被宣告缓刑。  相似文献   
32.
作者用抗G1m(f)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人类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G1m(f)因子的酶联免疫吸附抑制试验.同时调查了成都地区汉族群体G1m(f)因子的频率.在478份样本血清中,G1m(f)因子阳性占83.26%,计算G1m(f)的基因频率为0.5909,方差为0.0004.  相似文献   
33.
"套路贷"犯罪过程的实施往往包含多种环节,触犯多个罪名。典型"套路贷"犯罪一般具有恶意签约、制造违约、垒高债息和不法索债四个环节,根据恶意签约环节和不法索债环节的行为是否触犯同一罪名为标准,可将"套路贷"犯罪分为触犯同一罪名和不触犯同一罪名两种犯罪模式。两环节行为触犯同一罪名时,属于同种数罪且不应该并罚,两环节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时,应认定为牵连犯,择一重处。  相似文献   
34.
正监狱在押罪犯漏罪是指监狱在押罪犯在判决宣告前所没有被发现的犯罪行为。漏罪是罪犯在监狱外所犯的罪行,根据《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的规定,监狱没有查处在押罪犯漏罪管辖权,需要移送其他有关司法机关处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目前在漏罪的移送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现行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35.
同种数罪不应实行数罪并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种数罪不必实行数罪并罚。其理由一是,我国刑法分则中有不少条文将实施同种数罪的行为,作为对该性质的犯罪从重处罚的一个情节,并相应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二是我国刑法分则条文,绝大部分针对同种性质犯罪中各具体犯罪的数额、情节、后果、次数等,规定了相应的法定刑幅度  相似文献   
36.
袁南利 《人民司法》2012,(18):18-19
行为人因涉嫌抢劫被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间,行为人再次抢劫,后因行迹可疑被盘问,行为人主动向侦查机关供认了第二次抢劫犯罪事实。虽然行为人主动供认的抢劫事实与第一次抢劫属同一类犯罪,但基于其取保候审时该犯罪事实尚未发生,行为人构成自首。  相似文献   
37.
周微 《法律与监督》2006,(10):23-24
2006年6月6日,两本沉甸甸的卷宗放在了重庆市大足县检察院公诉科承办检察官的案头,这是一起恶性轮奸案。  相似文献   
38.
刑事诉讼法第221条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新罪,或者发现了判决的时候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由执行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服刑期间发现漏罪的。时漏罪进行追诉,是一个新的完整的诉讼过程。那么在侦查过程中,案件达到有必要采取逮捕措施时,对在押犯人是否需要重新办理逮捕手续,这是本文讨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9.
《人民司法》2012,(1):111
Q编辑同志:我院在审理周某挪用资金、违法发放贷款一案时,判决周某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犯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10000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000元。该判决生效后,县检察院又发现了周某还有未诉的挪用资金的犯罪事实,再行向我院提起公诉。我院开庭审理后,判决周某犯挪用资金罪,  相似文献   
40.
对于同种数罪应该如何处罚,我国刑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在刑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多种不同的主张.通过对我国同种数罪处罚方法的法律规定、司法实践和刑法学说进行总结,并揭示我国同种数罪处罚方法理论通说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