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241篇
政治理论   103篇
综合类   17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后现代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思潮 ,主要有三个层次 :文学艺术意义的后现代主义 ,社会文化意义的后现代主义 ,哲学意义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意义的后现代主义即“后现代哲学”主要有否定性和建设性两个向度。关于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哲学 ,学术界具有各种不同的理解。该文主要阐述否定性后现代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72.
当今俄罗斯与20世纪以前相比,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份额和影响力日趋下降和减弱。为此,以塔·托尔斯泰娅为代表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在创作中以解构和重构的方式阐释出俄罗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对其长篇小说《野猫精》的分析解读,力图透视出后现代作家视野中的俄罗斯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673.
柯布:欢迎您到克莱蒙来。很高兴我们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能与贵院展开交流与合作,我去年和您的同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刘昀献教授有过一场愉快的谈话,  相似文献   
674.
生态女权主义者倡导建立一种人类社会中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这种思潮被运用到文学评论中,更加生动地体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通过介绍生态女权主义理论,并以威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尼亚>为例,探讨了生态女权主义文学评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加深对生态女权主义文学评论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75.
多年之前,《大话西游》红遍中国。这一部构建在经典神怪片《西游记》之上的带着“时光穿梭”、“移魂大法”、夹杂着各种无厘头笑料、透露着爱情光芒的后现代神怪喜剧片,火速在大江南北热得天翻地覆。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时,已经完全淹没在口口相传的经典台词之中。  相似文献   
676.
网络恶搞文化现象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榕  周清平 《求索》2011,(4):131-133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超越时空性和随意性导致网络恶搞文化现象的兴盛,网络为恶搞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发展内在动机。大众的恶俗灰色心理在网络恶搞文化现象中得到无监管的淋漓表达,促狭的人类心理构成网络恶搞文化现象发展的内在心理动因。当前大陆三元鼎立的文化格局为网络恶搞文化现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网络恶搞文化现象僭越了中国政治界限,侵犯文化版权,宣扬恶俗趣味,瓦解稳定的伦理规范,解构艺术文本,大众文化逻辑过度延伸导致网络恶搞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对之进行审慎的分析和有力的监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77.
人文精神在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大讨论后,尽管遭遇商品市场的重大冲击,仍然顽强的存在着.在21世纪,人文精神在文学批评领域主要体现在生态批评中.生态批评进入中国时间不长,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遭到人们的误解.事实上生态主义是人文主义在当下的一种体现,其宗旨仍是“为人”,它通过后现代的“解构”实现其对于“科学理性狂热”的颠覆,并形成了与自然如何相处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78.
国内网络群体事件在当前呈现频发之势,其成因主要在于现代化重心转移、人们现实追求变迁和社会价值观重塑的后现代时空背景,社会结构矛盾、阶层分化和规范弱化的高风险社会现实以及去中心化、多渠道化、自媒体化的新媒介技术效应.  相似文献   
679.
上世纪60年代,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发达国家进入后现代,全球化、信息化形成了新型的社会范式,为青年的成长带来新的环境。青年以自我社会化替代传统的社会化模式;由于新的社会风险,延长了青年期;民主的发展使青年以新个体主义的角色参与政治。这些新情况有的就表现为寂静的青春。而兴起的青年亚文化与后现代思潮的互动,要求符合客观规律的目的改造自然,以人的内在尺度促进社会变迁,为追求理想的未来不断创新,形成为青年的欠缺美学。  相似文献   
680.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emergence of Muslim feminism and its rationale, and offers a brief overview on Muslim feminists' approaches to the notion of gender equality. It also navigates through Muslim feminists' diverse contributions to both feminist discourse and to Islamic scholarship by discursively engaging with Islamic faith and jurisprudence. Through this journey, Muslim Feminists have vigorously engaged themselves with historical methods, a strong understanding of power relations, and the cornerstone of religion -- the question of ethics -- to enrich their hermeneutical approaches to the sacred text and Islamic Canon. The abovementioned scholarly works empower Muslim feminists to engage in effective intra-religious dialogue. However, while Muslim Feminists' intra- religious scholarship has developed immensely in the last 30 years,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transnational feminism suffers from a huge gap that needs to be filled with a mutual language. By acquiring the extra-religious mode of communication not merely founded on Islamic thoughts and methodologies, Muslim feminists will be enabled to communicate within a broader scholarly landscape. To reach out for universal and comprehensive interface among believers and non-believers, I will explore this potential for extra-religious communication by offering postmodern terminologies and themes, including deconstruction, the undercutting of a singular narrative and the infinite semantic nature of text. Such dialogue will serve as a hermeneutical tool to pave the way to diversity and openness in feminist discourse. Such openness will enable feminis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explore and create new possibilities that can be channelled toward a more meaningful inclusion for more marginalised feminist voices in the global arena and, ultimately, build coalitions among them to overcome sexism, rac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