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2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性窒息法医学鉴定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窒息(sexualasphyxia)是指独自一人在偏僻隐蔽的地方,采用绳索、长袜、围巾、领带、皮带、头巾等缢颈,或用橡皮囊,塑料口袋、面罩灯罩住口鼻,造成窒息状态,以达到性满足。因为在窒息过程中,缺氧、碱中毒会产生精神兴奋和性快感,同时会阴部充血有助于阴茎勃起,在低氧状态下可增强手淫的快感。在人类学研究中,很早就有关于性窒息现象的研究。在国外,Hiyschfelt1948年最早进行了描述。目前,在西方各国,性窒息案例已成为新闻界和医学界广为报道和研究的课题,在国内,法医学家李德祥1980年首次对性窒息死亡进行了报告…  相似文献   
142.
徐静  张浩  杨恒  李明  周志全  李桢 《法医学杂志》2008,24(6):468-468
1 案例 葛某,男,64岁,退休工人.某日中午邻居告知其子女.葛某尾内白天持续亮着灯且近期一直未见其人.其子女打开反锁的大门,发现葛某死于家中,遂报警.据其子女反映,葛某平素性格孤僻,与子女来往甚少,其妻死后长期独居,平素有"露阴癖",偶与其他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43.
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案例在各类非正常死亡中比较多见,但活埋致死的案例较为少见。作者将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并对其死亡机制、尸体现象及法医学鉴定做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44.
某日,王某到其侄子家发现大门反锁,叫门无人应答后,随用梯子翻入院内,发现侄子倒在房内,房门反锁,窗户锁扣关闭,砸开门锁进人房内发现侄子王某(男,16岁)己死亡,后报警。  相似文献   
145.
人类在睡眠中出现暴力行为,甚至杀人,已有文献记载,但是,在睡眠中自扼致机械性窒息则极罕见.作者遇一例报告如下: 某女,19岁,福州×县柑桔场工人.于一九八六年九月七日以“睡眠中被扼并强奸”报案.自述:九月六日晚七时,我劳动一天后回农场.因疲劳,回宿舍先躺在同宿舍同伴床上(当晚不在),闭目听音乐,不觉入睡.醒来时已是晚九时四十分,关了收音机转到自己床上,因独自一人很害怕,便亮  相似文献   
146.
机械性窒息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如何快速准确的判断死者是否为机械性窒息死亡、以及作案手段是判断案件性质、指引案件侦破方向的重要因素.在法医鉴定过程中,诊断机械性窒息需要结合尸体体表征象、尸体内部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等多方面综合判断.PMCT在骨折的检测、异物的检测和气体的检测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许多国...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评价轻度持续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ids,ICS)不同递减增量的疗效。方法选择47例轻度持续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ICS不同增减剂量(每次50,33,25μg),通过最大呼气峰流速监测及哮喘控制测试观察哮喘控制状况。结果不同组别达到哮喘控制的ICS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组别达到哮喘控制的疗程和升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哮喘患儿应用ICS治疗良好控制后小剂量递减吸入激素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148.
肺是机体最大的呼吸器官,缺氧时肺组织细胞快速发生损伤性变化,同时激活自救通路,进而引发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变化。机械性窒息死亡是由机械性暴力引起的急性呼吸障碍导致的死亡。由于缺乏特异性的尸体内部征象,机械性窒息死亡的精准死因鉴定一直是法医病理鉴定的难点。本文回顾了缺氧条件下肺组织的生物大分子变化,探讨了将这些变化用于机械性窒息死亡精准死因鉴定的可能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9.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某日,某孕妇因“停经39+3周,见红1 d”入院,当晚行剖宫产术娩出一足月男婴,呼吸道中清理出较多污染羊水,在继续清理呼吸道过程中出现呼吸渐弱、面色发绀,1 min Apgar评分8分。后出现继发性呼吸暂停、心率减慢,抢救约40 min后未见好转,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进入上级医院重症监护室,患儿面色及周身青紫,胸廓无明显隆起,呼吸急促,吸气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性啰音。心率155次/min,  相似文献   
150.
血清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分变化可直接反映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对缺氧性疾病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血清差异性表达分子可作为疾病的诊断标志物。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机械性窒息死亡的精准死因鉴定至今仍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难点。本文回顾了缺氧相关疾病中的血清差异性表达分子的研究,并讨论了这些分子用于机械性窒息死亡鉴定的可能性,以期为机械性窒息精准死因鉴定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