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纪秋香 《民主》2011,(1):28-29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远古到今天,悦耳的诗歌在莽莽苍苍的中国大地上不断地传唱着。吟诵,是古而有之的学习诗文的方法。《周礼》中的《春官》记载了"大司乐"的职责是"以乐语教国子",就是教小孩子吟诵。《史记·孔子世家》里面讲"诗三百五篇"  相似文献   
52.
杨松 《北京观察》2006,(8):53-55
目前,北京市的有形商品交易市场大多数都采取了摊贩制的业态形式.摊贩制属于一种古老和传统的商品交易形式,它以集市贸易形式存在,在我国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诗经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便出现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的现象.到周代,集市就发展为相当的规模并且具有多种形式了.《周礼·地官·司市》记载:"五十里有市",又"大市日晨而市,百姓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我们熟知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一幅集市贸易繁荣的图景.  相似文献   
53.
周礼》对研究我国古代行政法萌芽有着莫大的参考意义,它的"建邦之六典"的行政法体系构建、"官联"的权力分化的行政法律规制和"集礼于政"的行政法思想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我国古代行政法雏形。探讨《周礼》作为我国古代行政法雏形的研究可以借古鉴今,有助于展开对行政法思想与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4.
胡迌 《台声》2008,(9):82-85
中秋节源于古代祭月风俗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祭月”风俗。远古时代,人们把日、月,山、川、雨、电都奉为神灵加以膜拜,月亮的地位仅次于太阳,成为重要的祭拜对象。  相似文献   
5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源与与载体的《周礼》,其内容应看作是作者对周代社会更加理想化的构筑。由于这种“构筑”,具有可行的诱惑力,所以历史上几次重大变革都曾借鉴了《周礼》中的若干设想。在当今社会亟待加强的法制建设中,《周礼》中围绕六乡设置的普法网络体秒,以及“观法”、“读法”等“以礼防禁”、“以刑纠民”的做法,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6.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本主义哲学家。孔子的政治哲学并不是要恢复旧的奴隶制统治,而是打着复古的旗号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孔子推崇的周礼不过是周原上的残余的原始共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57.
中国民间蓝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用”,“衣”排 首位。在《周礼》中,“衣”的形制、 材质和纹饰之外,颜色也是被纳入到文 物制度范畴之内的。染蓝在先秦时期(公 元前220年以前)已经很普遍了,自宋 (960-1279)以来,染蓝是民间最普通 的手工艺。 唐代(618-907)把通过印染制作  相似文献   
58.
程政举 《法学》2018,(4):73-82
周礼》将狱讼案件分为刑罪案件和非刑罪案件两种。刑罪案件在听审程序上原则上实行两审制。刑罪案件一般由乡士、遂士、县士、方士初审,在查清事实、厘情罪名后在法定期间内将案卷材料、囚证等送交司寇,司寇在朝士的主持下在群士、群吏等官吏的参与下集体讨论议决;重大的刑罪案件在判决作出前,还需征询群臣、群吏和万民的意见。小的刑罪案件由乡士、遂士、县士、方士专决,当事人不服乡士、遂士、县士、讶士专决的案件可在一定期间内向司寇乞鞫。非刑罪案件的诉讼程序具有听审主体多元、诉讼程序的非程式性和一审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59.
传统中国的恤刑制度是对刑罚的一种救济,发挥了一定的教化目的和政治功用。《周礼》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恤刑”的系列论述,这些思想为传统社会治国理政提供了充足的思想养分。具体而言,《周礼》中的恤刑思想分为主动的以“宥赦”为代表的慎重刑罚和被动的“凶荒缓刑”两方面,其影响也可从积极层面的“向道行仁”和消极层面的“个案正义的削弱”两方面进行探讨。恤刑制度对古代中国影响深远,历朝均拥有大量的恤刑实践,发挥了一定的宣示教化和宽仁治国的功能。但后世已经逐渐脱离《周礼》中的恤刑思想的框架,扩大了“宥赦”的范围,“凶荒缓刑”也因自然灾害的发生而频繁适用,恤刑制度的滥用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扬长避短地做好“古为今用”,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贡献本土的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