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华“和合“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这种文化强调事物是不同因素的相异相成和紧密凝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和系统观念,体现了客观事物存在的多样性和多样事物的统一性.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1世纪我国大力提倡的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华“和合“文化具有某种契合关系.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和合“文化现代意义的体现.因此,科学理解和正确发掘中华“和合“文化,充分汲取和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钱穆是现代新儒家的著名学者,虽以史学成就著称于世,但其文学修养也相当深厚。在文学研究方面,他熟知中国古代文学的底蕴与精义,其阐释和分析,显示了绵长修远的诗学精神。在文学之根、和合之美、人生诗化等方面,钱穆汲取古代文化的母乳,在此基础上丰富现代文论言说的底蕴,学术目标变得具有理性的可感性和可握性,其充满历史意识与诗心情趣的文学观念,彰显了一种有根的中国诗学。  相似文献   
43.
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路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就可以把握其是以人为本全面的可持续的整体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即是人性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观的实现过程与途径,是“求同存异”和“和合”,这也正是人的根本权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44.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哲学、审美、伦理等不同的维度都体现出鲜明的美学特征,亦即:思辨之美;融通之美;伦常之美。思辨方明理,融通为至道,伦常乃大德。解读“和合”文化的审美质素,与时俱进地认识和接受“和合”文化,于当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必定有着借鉴与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5.
张立文教授的<和合哲学论>是其新世纪"和合学"探索的创新力作.该书强调通过各元素的融突而和合来化解所有基于二元对待的冲突与危机;凭借和合的历史、语言、价值与艺术哲学之间的沟通,使得和合哲学体系得以整体贯通;同时用哲学的"爱智约定"反观和合思想及其方法的内在建构.上述思想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6.
罗金 《传承》2010,(9):150-151
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污染问题,在流域治理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难以突破集体行动的困境以及缺乏有效的合作体制等问题,以致跨界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解决。把"和合"哲学思想运用到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流域合作治理中,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和合",从而有利于跨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47.
"社会和谐"表征的是社会生态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的友好相处和良性互动的状态,这种具体状态既是在人类社会系统的"和合"运动中创生的,又是人类社会系统"和合"关系的表征.人类社会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和合",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本质,也反映着"和谐社会"的价值本质.因此,人只有在理性的价值关怀的观照下,在理想尺度与现实尺度、整体尺度与个体尺度、目的尺度与工具尺度相统一的价值实践基础之上,才能不断趋近"和谐社会"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48.
刑事和解作为新型的犯罪处置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刑事诉讼程序模式,寻求一种相对平和而非激烈对抗的方式解决刑事纠纷.在我国,自2002年以来,检察机关率先开展了刑事和解的实践,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新刑事诉讼法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写入刑事和解,是对我国刑事诉讼体制的一大创新.当前我国经济犯罪持续高发,渐成主流犯罪的态势下,借鉴已有经验,进行经济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尝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国语境下的刑事和解,有丰厚的社会文化思想底蕴,是“和合”精神在新时期的崭新呈现.刑事和解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应用,充分考虑到经济犯罪案件的自身特点,有利于刑罚预防功能的更好实现.尤其需要明晰的是,经济犯罪案件刑事和解与“用钱买刑”有着实质的区别.将经济犯罪案件纳入刑事和解的适用范畴中,有助于实现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和谐”价值观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9.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为了树立中国作为新型大国的外交范式,引领新的世界秩序,需要建构中国外交的“和力”.“和力”就是基于“和合”的理念,通过正向运用一国的综合实力,以促进国际社会“和平”、“和谐”、“合作”的能力.本文具体探讨了“和力”的理念和观念支撑,分析其构成要素和运用方式,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0.
立基于对动物主体性、权利和内在价值的思考,现代人与动物互动关系的模式主要分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然而,它们在论证各自立场时都在强调人和动物绝然的对立和分离,致使现有的讨论都是在原子论意义上的,缺乏生态意义上的整体论视角。基于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反思,加之对两种立场争议焦点的分析,从分立走向和合,建构人与动物的主体间性,承认动物的内在价值与权利是新时代建构人与动物互动模式的应然选择。在新模式的具体建构中,要以人的理性反思为基本前提、以和合主义为价值取向、以天人合一为终极目标、以动物"拟法律主体"地位的提倡为实践路径,以促使人与动物关系的融洽、和谐,最终实现人与动物的共生、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