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一、引言中印缅孟地区是指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4个国家相互接壤和毗邻的地区 ,其地域主要包括中国的云南省 ,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西孟加拉国邦和整个东北部地区 ,缅甸全境和孟加拉国全境。该地区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但它连接着东亚、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 ,以及处于太平洋地区与印度洋地区的中间地带 ,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为该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 ,1954年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和缅甸政府分别发表联合声明 ,确…  相似文献   
102.
张闻天是新中国开国外交史上的一位重要的领导人。从5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张闻天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以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创新勇气和新中国外交工作开拓者的奋进精神,对新中国和平外交事业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在注重调查研究,占有充分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平外交”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当成熟的看法,主要有: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外交的目的是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环境;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最中心口号是和平等。  相似文献   
10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这些新兴国家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希望召开一次广泛的推动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的会议,以建立平等的国家关系,促进世界和平。1954年4月28日至5月2日,印尼、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在锡兰首都科隆坡举行会议,讨论了召开亚非会议的问题。中国虽然不是亚非会议的发起国,但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会议的召开,并为此做出了自己的努力。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4.
陈宗  于畅 《学理论》2013,(3):1-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更是我国一直奉行并遵守的和平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我国首倡并一直遵循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认可,是由于原则高度的科学性、实践性与广泛性,尤其原则中所蕴含的西方文明与学说,更体现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博大与精深,对原则所蕴含的西方政治文明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李宇博 《学理论》2010,(11):7-8
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为主要内容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文简称五项原则)的提出,缓解了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之间的紧张局面,化解了当时外交僵局,并逐渐得到各国广泛认同,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本文试图对五项原则的思想来源、历史背景和意义作一定阐述,探讨它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6.
张锦文 《新东方》2007,(5):54-57
毛泽东外交思想与实践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总体上说,毛泽东外交思想与实践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独立自主;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反对  相似文献   
107.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中国一贯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体现和发展。它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和谐社会主张的必然延伸和必要条件,是对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的重大发展,为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方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108.
实现人类社会普世和谐、共同繁荣.是中国人民的崇高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这一战略思想是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发展.传承和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外交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109.
《党史文汇》2001,(5):F003-F00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的提出,始于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国与印度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当时,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了这五项原则.印度方面表示赞同。在此基础上,双方缔结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