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1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6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1241篇
世界政治   7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6篇
法律   5039篇
中国共产党   10962篇
中国政治   14135篇
政治理论   2298篇
综合类   46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2227篇
  2013年   2338篇
  2012年   3430篇
  2011年   3873篇
  2010年   4105篇
  2009年   4495篇
  2008年   5393篇
  2007年   5600篇
  2006年   3488篇
  2005年   1836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杨升 《辽宁人大》2010,(1):23-23
低保救助工作事关群众生活、社会和谐,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一个具体体现。本溪市人大常委会自从建立了城乡低保救助制度就对此极为重视,将其列为常委会的一个重要议题,认真听取并审议政府此项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3.
备忘     
《人民公安》2010,(17):4-4
<正>■周永康在宁夏考察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快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稳定根基,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4.
本刊 《青海人大》2010,(1):12-16
1月25日至30日,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关注的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在西宁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省人大代表肩负着全省各族人民的重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共商科学发展大计,同绘和谐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65.
徐伟 《中国监察》2010,(20):26-26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紧紧围绕“五个确保”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促进兰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作风和纪律保证。  相似文献   
166.
归个人使用的本质是利用公款以谋取个人利益,具有直接使用公款与间接使用公款两种不同的形式。以个人名义分为记载的以个人名义与约定的以个人名义。个人决定是超越职权或者违反单位决策程序所作出的决定,谋取个人利益既包括谋取自己的个人利益,也包括谋取他人的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6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包括政治生态和谐、经济生态和谐和文化生态和谐等方面的内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以政治参与动机强、政治参与情感深、政治参与道德高及政治参与价值观明确等为重要前提,是构建政治生态和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着重抓好民本工程、社会阶层结构整合工程、政治系统完善工程及政治教化工程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8.
学习贯彻中共四川省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会议精神,就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融入群众,主导发展;要做好实事,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70.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