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邢宇皓 《传承》2009,(15):32-33
任继愈,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他在佛教研究方面的成就被毛泽东同志誉为  相似文献   
22.
9月17日上午,学院礼堂举行严高鸿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学院教职员工共计2500余人参加。报告会上,南京政治学院院长蒋乾麟同志、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编辑赵小石同志、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一系教授尚伟同志、严高鸿同志的夫人王建清同志,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梁树发同志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情追忆、生动讲述了严高鸿同志的先进事迹。张本正院长指出,我们向严高鸿同志学习,一是要把握实质、  相似文献   
23.
《学理论》2015,(24)
纵观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再到近代的黑格尔、马克思等,都对市民社会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但是我们对各个时代"市民社会"代表性的思想家的思想做一个比较的话不难发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24.
《学理论》2015,(12)
在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是其中两大对立思潮。理性主义在古希腊的时候便已经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直到1 9世纪5 0年代末以后的非理性主义的兴起,使得理性主义逐渐走向了衰落。文章就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以期为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正>左亚文(1956-),男,湖北通城人。现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哲学原理和中华和合文化理论研究。兼任湖北省炎黄儒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6.
顾思敏 《学理论》2013,(23):52-53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这部哲学史采用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的眼光,也处处体现出作者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时代精神。不过同时,由于该书的一些疏漏,引起了学术界尤其是梁启超的一些批评与争论。时隔近一个世纪重读这本著作,应该能引起我们对当下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7.
文德尔班用新康德主义的观点去写"西方哲学史",其感性大于理性;罗素用逻辑原子主义的观点去写"西方哲学史",理性大于感性;梯利从一位哲学史家的角度去写"西方哲学史",力求能用不偏不倚的态度,去写哲学史上的每位哲学家。这三位的哲学史,虽然风格迥异,但各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8.
反思精神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又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相一致,是我们牢同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参照和重要力量源泉。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思考对象。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在于认识,换句话说,哲学是对于认识的一种再认识。对于认识的再认识,就是认识反过来以自己为认识对象,这就是认识的反思。  相似文献   
29.
骆兰 《理论月刊》2000,(2):90-91
1999年10月15日-1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由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哈佛燕京学社、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北美、欧洲、东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百多位老中青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八十余篇。  相似文献   
30.
中国哲学史教学对于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哲学史关注的中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依据及实现途径问题.本文围绕着什么是及如何塑造和谐人格,儒家、道家、佛家都对人智慧的开启、身心的和谐、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以及实现和谐人格的工夫途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