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淡悟     
云淡天高任飞鸟,水淡潭深宜腾蛟;食淡祛病康寿乐……,淡泊名利志自高。 文子曰:“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说要明德、明志,悟透一个“淡”字是前提。您看这个“淡”字,表面看平常无奇,但其哲理确很深奥。山不喜平“山”横竖,水平之“水”却无平。平淡的“淡”字从结构看无一笔横平竖直,但其结构却保持着动与静、冷与热、  相似文献   
92.
程继隆 《新长征》2007,(7):63-64
李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全书28.5万字,收录了作者几十年丰富人生中所积淀的富有哲理和辩证意蕴的精彩论断、短语1412条,分为6编,包括发展、改革、开放、稳定、环保、生活等36题。贯穿全书的是一条条短语和段落式的经典语录,哲理突出,受益匪浅,略谈感悟。  相似文献   
93.
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法哲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损害赔偿是近年来我国民法界和司法界中方兴未艾的热门课题。本文分析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及成因背景 ,探究了百年来争论未定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哲理基础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4.
通过运用法学与哲学交叉研究的方法,探究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福柯、利奥塔、德里达和罗蒂等学者的法哲学思想及其对法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以揭示后现代法学思潮得以孕育和发展的哲理渊源.藉此,加深对这一新兴法学思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5.
正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有趣的寓言。小狗问妈妈:"幸福是什么?"妈妈说:"幸福是你的尾巴尖。"于是小狗每天都试图咬到自己的尾巴尖,可无论它怎么努力,就是不能成功。小狗又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追不到幸福?"妈妈说:"你没必要刻意追逐幸福,只要你抬起头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96.
金凡晴 《求贤》2021,(1):29-29
"去经历吧,因为经历是人生最重要的老师。"现在,连广告都做得这么富有哲理。虽然想破了头也没闹明白,这句广告词跟商家要卖的牛奶有什么关联,但还是被小小地刺激了一下。认识一个女孩子,家境不错,相貌不错,功课也不错,所有的这些"不错"堆在一起的表象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油瓶子倒了也不扶。女孩子钟爱的是遛街和泡吧,没事往星巴克...  相似文献   
97.
哲理基础是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基石,不同哲理基础决定着人们以相异的角度去看待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最近20年来,社会工作的哲理基础逐步形成了四个传统:(1)实证传统.它坚信社会工作知识应建立在科学方法基础之上并强调证据为本的实践,这是社会工作哲理基础的主流;(2)人本传统.这一传统从完整的人的观点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尊重个人对自己经历的理解和拥有的改变潜力,包括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和灵性视角;(3)激进传统.它主张从结构的层面推进社会变迁并批评现存的社会秩序,包括结构视角、赋权视角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4)社会建构传统.这一传统强调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变化的动力来自发现、讲述新的故事或探索案主的优势,优势视角、叙事治疗和寻解治疗是这一传统下的实践理论范例.  相似文献   
98.
99.
杨景宇 《中国人大》2012,(22):52-53
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0.
人生要留白,一丝净土,却趣味横生。然此空白并非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就像文学,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画多用留白,即所谓的计白当黑、以无为有。通俗地说,就是匠心独运地在画面上留以空白。画家的神来之笔、画幅中最能引人冥思遐想、玩赏不止的地方,往往是由于留白。我们常说有心恰恰无,留白即是无的表现。哲理中道以无为大,大而无所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