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120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214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6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金眉 《法学》2006,(7):77-83
唐律将有关华夷通婚的规定置于《唐律》的卫禁篇中,不言而喻,是将异族通婚排除在普通婚姻之外,将其视作有可能影响国家边防的要事,重在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与唐代明显不同,清代法律对特定民族之间的通婚予以禁止:除去满汉之间的通婚禁令,清代法律还禁止民苗、民番和蒙汉结亲。唐代与清代,分别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和后期,其法律关于异族通婚的规定体现了处于上升与衰落时期的封建王朝法律的精神状态,前者表现为一定的开放性,后者则表现为严重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552.
唐代叙事诗繁荣之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叙事诗之所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包括社会生活的影响,化思潮的影响,学流派的相互影响,学样式的相互影响,唐前叙事学的影响等。本试图从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清理出时代“事变”之于诗歌“叙事”,崇实尚俗学思潮之于唐叙事诗,唐代传奇、散、讲唱学之于叙事诗等几个问题,以探究叙事诗于唐代得以繁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53.
文章指出唐代福建佛教以禅宗最繁盛,出了不少名僧。福建成了当时海内外佛教交流的一个中心区域,这是福建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情况。  相似文献   
554.
<正> 一、中国法典的编纂以中国为中心的中亚地区,法的体系独具一格。人们一般将这个以公法为主的法的体系称之为"律令体系"或"律令法体系。" 中田薰博士对此所下的定义是:所谓律令法体系,就是将国家的根本法分别辑于"律"与"令"二种法典中。在其晚年著作《关于支那律令法系的发展》中,博士认为律令法体系完成的时间是唐代。唐法——即律、令、格、式——是律令法系发展的完备时期。仁井旧陛博士将律令假设为刑罚法典与非刑罚法典,并从概念上对律、令作了区分:律  相似文献   
555.
在南禅五家中,几乎与临济宗风靡北方的同时,源于青原行思,石头希迁禅系的曹洞宗崛起于江西宜丰,与之相得益彰,在大江南北共同为唐代中晚期的中华禅宗文化挥洒出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其开山祖师即为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唐代越州会稽(浙江诸暨)人,俗姓俞,自幼家贫。良价八岁即入本乡寺院为行童,随院主学诵佛经,  相似文献   
556.
劳动这个词,很早就有了。《庄子·让王》篇记载:"春耕种,形足以劳动。"《三国志·华佗传》中讲:"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唐代诗人王建在《酬于汝锡晓雪见寄》诗中,描述得更为具体:"劳动更裁新样绮,红灯一夜剪刀寒。"到了毛泽东一代,对劳动和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557.
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主要有三点:强盛的唐帝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文学基础.  相似文献   
558.
为护国家的安定和统治、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唐代高度重视关防制度。通过健全关防管理体制,完善关防(道路)通行凭证管理、人员出入关(境)管理、对外贸易管制、边防安全管理、关税征管等法律制度,以及多样化的法律形式,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关防法律制度。从而奠定后世关防法律制度的经济财政职能;缓解了关防法律制度对百姓严格的人身控制,促进了唐代经济和外交的有序发展;确立了后世关防制度的基本内容;甚至对当代道路管理和边防法律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59.
新近刊布的近一万件唐代墓志铭是非常珍贵的数据资料,从中可以考察唐代中下层官员的人生履历与生活镜像.之所以将目光聚集于唐代中下层官员,是因为他们在出身、任职、致仕方面有其独特性,不同于名垂史册的高级官员.本文认为,在唐玄宗之前,科举制已经获得蓬勃发展,但是门荫入仕依然为唐代入仕之大宗,也是大多数中下层官员的主要来源.门荫入仕者的家境相对较好,获得出身的时间也较早,是唐代普通官员不敢奢望的.如果没有特别的才干,不能参加制举或科目选,或者没有通过有力的社会关系获得荐举,普通的中下层官员往往忙碌于基层,难以获任御史或拾遗、补阙之类的关键职位,那也无法进入迅速升迁的轨道.由于官僚体制队伍的容量有限,必然造成广大的知识分子在入仕途径中雍滞,甚至是长时间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560.
《各界》2010,(8):F0003-F0003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712年~713年(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717年(开元五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721年(开元九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729年(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