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56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邓尧 《中国律师》2010,(11):18-20
我国目前对商业秘密刑事犯罪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补充的起诉方式。实践表明.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公诉方式为主的规定形同虚设,几乎所有的商业秘密刑事案件都是由权利人向侦查机关举报并提供证据。大多数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在侦查或者审查起诉阶段因为证据难以认定等因素夭折;而自诉案件作为补充形式也没有发挥其功能作用。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我国商业秘密案件采取公诉方式的弊端,并结合其他国家的做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2.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作出了规定,竞业限制协议如何在利益的冲突中实现平衡,从而被双方所接受呢?本文就竞业限制协议应遵循的合理性原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3.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商业秘密作为信息化社会商战中的有力武器,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也随着社会的信息化逐渐呈现出职业化和隐蔽性特点。如何认定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成为目前理论和学术界的一大课题,本文从研究商业秘密的要素出发,逐步厘清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为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的认定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84.
现代社会中,随着商业往来和人才的流动的日益增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泄密现象也日益频繁起来,商业秘密经常被无端泄露或遭他人盗用,不仅使经营者的权益受损,更破坏了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在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内法与国际法律体系相协调进程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领域法律保护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商业秘密作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环节,在我国法律保护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5.
是否存在"重大损失"在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未明确"重大损失"的具体内涵和计算方法。通过对30份涉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判决书的分析可以发现,司法实务部门对于"重大损失"的认定较为混乱。因此,立法机关应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明确"重大损失"的具体内涵和计算方法,采取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为主、以商业秘密的价值为辅的认定模式来认定"重大损失";同时还应防止将侵犯商业秘密罪泛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86.
论政府信息公开排除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排除公开的范围应如何界定,成为整个信息公开法制的关键。为防止排除范围被行政主体滥用,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它排除公开的范围应得到妥善界定。分析以上排除公开的范围,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概念的内涵进行适度收缩,同时要建立价值衡量的原则、明确排除范围的具体子类型、采用梯次化的概念内涵构造以及保证必要的监督空间等,为实现信息公开的价值而策略性地调整信息公开的排除范围。  相似文献   
87.
商业秘密与专利作为人类智力劳动成果,本身都是一种信息,在对这两种信息权利的保护方面,二者存在交叉的地方,具有互补性。本文对专利与商业秘密和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进行了综合比较,指出权利人应根据二者的风险及收益和收益持续的时间来对这两种保护模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8.
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侵犯商业秘密罪, 是指行为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能否成立, 可以从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要件等方面对它的构成特征进行分析, 要在司法实务中划清本罪与假冒专利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界限, 还要注意对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 非法侵占、擅自转让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和认定。  相似文献   
89.
商业秘密是科技研发、经营管理、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以及各行各业进行商业竞争的一种有力武器。何为商业秘密,如何界定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商业秘密在我国立法的沿革及实践中的发展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认定商业秘密的构成及其范围。  相似文献   
90.
黄武双 《科技与法律》2010,(5):45-50,56
美国通过判例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秘密侵权赔偿责任认定和赔偿金确定方法。就补偿性损害赔偿而言,可以通过原告的损失或被告所获不当得利、许可使用费来计算。当被告实施了恶意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或漠视原告的商业秘密权利时,法院可以裁决给予惩罚性赔偿。如果原告所提的侵权诉讼主张出于恶意,或被告提出取消禁令的请求或拒绝执行禁令出于恶意,或被告实施了故意或恶意侵占,法院可责令向胜诉一方支付律师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