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78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2篇
法律   186篇
中国共产党   193篇
中国政治   350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1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传统的以股权合作为主要内容的跨国并购正日益让位于非股权性质的跨国战略联盟,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完善价值链条、强化企业能力、形成合作竞争优势。对于资金和人力资本都相对缺乏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应该利用自己的相对技术优势、相对区位优势、相对内部化优势和特殊产品的优势,摆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选好对象、确立目标、构建好企业的多元文化,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全球化发展道路来。  相似文献   
82.
韩爱勇 《外交评论》2022,(5):78-109+4-5
结构性矛盾是大国在体系中的位置变迁所导致的相互排斥状态。崛起国实力上升和影响力扩展是结构性矛盾生成的必要条件,但就其过程而言,结构性矛盾其实生成于崛起国地区影响力的扩展和主导国对崛起国影响力的排斥过程中。中国周边地区结构是双重的。在主导国的视阈里,中国影响力在周边地区的扩展,不仅在地区层面冲击美国的地区主导地位,也在次区域层面影响印日澳等地区大国各自在南亚、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岛国这些次区域板块的主导地位。为护持地区主导地位,它们对中国影响力的排斥也随之而来,由此双重结构性矛盾在地区和次区域两个层面生成。作为体系变量,双重结构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构建印太联盟体系提供了结构性驱动力,包括明确联盟体系的战略目标、塑造联盟成员的收益偏好和行为方式,以及构建联盟体系多维度的整体架构诸方面。对于中国而言,既然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那么推动强结构性矛盾向弱结构性矛盾转化,对于弱化印太联盟体系的压力也就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3.
魏冰  刘丰 《外交评论》2022,(5):19-52+165+3
冷战结束后欧洲地区维持了近三十年的总体和平,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而彻底回归到权力政治时代。北约是理解欧洲安全动态的关键,欧洲的和平由北约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则与北约扩张紧密相关。冷战结束后,北约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在成员规模、行动空间和功能领域三个方面不断扩展。关于北约的存续与扩张,现有研究主要从北约的制度属性、成员国共享的价值理念、美国维持霸权的需要三个角度加以解释,但都无法准确理解后冷战时代北约扩张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具有集体安全属性的军事联盟,北约创建与维持的动力来源于成员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与联盟安全供给能力之间的匹配。冷战时期,北约与成员国将苏联视为紧迫威胁,由此建立起安全供需平衡。尽管苏联解体破坏了这种平衡,但北约独特的制度设计赋予其高度的灵活性,提供了双方在其他安全问题上重新形成供需平衡的可能性。在后冷战时代,族群冲突、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对俄罗斯的担忧仍然存在,这些因素重塑了成员国的威胁认知,推动北约通过不断扩张来调整安全供给能力,以匹配成员国的安全威胁需求。北约扩张的过程由战略理念、机构改革、能力建设和情报共享四个部分构成,核心目标在于适...  相似文献   
84.
项昊宇 《东北亚论坛》2022,(6):72-86+126
二战后日美缔结了不对等的军事同盟关系,日本在外交、安全和经济上全面依附追随美国,素有美国“附庸国”之说。日本对美战略依附的形成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想根源,在日本战后改造和发展进程中,对美结盟带来的现实利益掩盖了对美依附产生的民族自尊心伤害,无奈接受虽不平等但符合国家利益的对美关系,成为日本社会主流认识。日本对美依附归根到底是对本国利益综合权衡的结果,当前和今后考虑是否维系对美不对等关系主要取决于四方面因素——价值认同、政治回报、经济利益和安全保障。只要上述动因不发生全面颠覆性变化,“美主日从”的基本架构难以发生动摇。同时,在美国实力相对下滑和中美博弈加剧的大背景下,日本对美心态和政策取向也会在“向心”和“离心”之间持续摇摆,同盟困境始终存在。而美国为维系全球霸权,不会放弃对日掌控,同时也会加大对日借重利用,赋予日本更大自主空间,促日分担更大责任,使日本对美依附性呈现表面上的弱化。  相似文献   
85.
孙振民  任琳 《东北亚论坛》2022,(6):87-104+126
全球治理中的次级力量是在霸权国和崛起国之外的系统重要性国家(或国家群体)。什么影响了它们组建议题联盟时的选择变化?本文认为解题的关键是权威,即一方在国际制度中引领他方、使他方自愿跟从其所提治理规则的能力。权威能分离成权威追求和权威基础这两个子因素:前者指追求在国际制度中进一步引领他方,后者指在国际制度中已具备的使他方自愿跟从自身治理方案的能力。本文假设,权威追求的差异导致对于议题联盟对象的选择差异,权威基础的差异导致对在议题联盟中所扮演角色的选择差异。据此可形成一个包含四种议题联盟选择的解释性类型学框架:集团内追随、集团内领导、跨集团追随、跨集团领导。对欧盟和巴西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案例分析能够对此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6.
国善 《时事报告》2011,(1):60-61
最近中国的“华约”、“北约”声名渐起。这可不是冷战时期东西两大阵营的对立,而是以北大和清华为首的高校招生联盟不见烽火的生源竞争。  相似文献   
87.
国际     
《南风窗》2014,(7):23
<正>周边∣Around吉总统批准解散现政府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3月19日签署总统令,解散总理萨特巴尔季耶夫领导的现政府。阿坦巴耶夫当日接受了执政联盟领袖库洛夫提交的联盟解体书,随后依据宪法签署政府解散令。吉执政联盟中的祖国党3月18日宣布从执政联盟退出,宣告该联盟解体。祖国党方面称,退出执政联盟是因为对萨特巴尔季耶夫失去信任。有该党议员指责萨特巴尔季耶夫存在腐败问题,损害了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88.
陆茹 《党史文苑》2011,(21):44-46
在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十分重视国统区文艺战线上的斗争。为了组建一个在党领导下的爱国作家团体,使作家们团结起来,以文艺这个武器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征得鲁迅同意后,1929年中国共产党文艺委员会决定,以鲁迅为领袖,以左翼作家和围绕在鲁迅周围的青年作家为核心,组建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鲁迅和周扬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左联"的创建人,鲁迅为"左联"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那时,  相似文献   
89.
杨谊兴 《台声》2013,(11):106-107
10月20日,副理事长、北京福建水产农特产商会会长叶华贵前往厦门,与台湾高雄市南台湾文化暨经济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陈良沛第四次握手,双方进行了合作商谈。23日,叶华贵与陈良沛先生前往武汉拜会了全国台联党组书记、《台声》杂志协作理事会理事长梁国扬,并向梁国扬汇报双方交流合作的情况。梁书记对双方交流合作的快速进展给予高度肯定,并表示全国台联愿为广大台胞乡亲和两岸交流服好务。  相似文献   
90.
当前,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正处于瓶颈期,转折点的顺利过渡并取得突破则需要高校校园媒体审视固有的操作模式和操作思维,认识传播关系在高校中的变化。从媒体资源整合理论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新闻媒体资源整合的可行性理念,并作了前瞻性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