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75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各国政治   349篇
工人农民   515篇
世界政治   13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49篇
法律   9063篇
中国共产党   8464篇
中国政治   10343篇
政治理论   3040篇
综合类   459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1123篇
  2014年   3390篇
  2013年   2913篇
  2012年   3459篇
  2011年   3572篇
  2010年   3114篇
  2009年   3168篇
  2008年   3454篇
  2007年   2638篇
  2006年   2239篇
  2005年   1682篇
  2004年   1350篇
  2003年   1120篇
  2002年   1053篇
  2001年   793篇
  2000年   586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春秋战国时代,儒、道两家都在研究解决农业文明时期的两大基本问题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伦理纲常,二是影响人和社会存在的天人关系。他们都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但儒家强调的是个体“合”于社会,以人合天,道家强调的是个体“和”于自然,以天合天;他们也有相同处1.目的都是有所“为”,2.都注意个体人格的自足完善和生命价值,3.都是为了“人人合一”,终极目的都是“人”;儒、道的“天人合一”观又是互补的,道家为儒家找到了退路,儒家为道家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32.
论“圈地”现象背后地方政府的利益追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近期的“圈地”热潮开始谈起,分析了土地与土地权,国家与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三组关系,讨论了其对征地的影响,并将重点落到地方政府上面。然后,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论证地方政府“圈地”追求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垄断利润,而是其他一些利益。文章提出了建立一套利益制衡机制以遏制地方政府利益追求,试图以此来规范征地行为。  相似文献   
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必须规范政府行为,实现对社会的善治治理,处理好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日益复杂的各种利益关系,正视各种利益团体在政府执政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政府必须加强依法执政的能力,强化信用道德建设,使政府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行为典范。  相似文献   
134.
通过比较和理论分析,指出承运人对海运货物具有保险利益,其有权选择投保责任险或货物运输险.根据“未公开本人的代理”,在承运人不承担货物损失责任的情况下,货物所有人有权以本人的身份介人承运人签订的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索赔.  相似文献   
135.
何捷 《人民调解》2007,(6):35-35
4月6日凌晨一点钟,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街道泉外园社区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经过社区调委会和有关领导长达6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36.
不读书的怀宁人也要成大气候 在中国人里面,安徽人的聪明数一数二;在安徽人里面,安庆人的聪明数一数二;在安庆人里面,怀宁人的聪明数一数二。由此推断,到了最后,中国最聪明的人还是怀宁人。这是怀宁人普遍持有的一种看法。  相似文献   
137.
叶玲 《工友》2007,(9):28-28
工会小组是企业工会工作的基础,工会小组作用发挥得好,就会起到"寸木顶千斤"的作用。那么,工会小组长如何当?本期特请宜昌市部分工会干部谈谈他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8.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和直接受益者,只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真正树立其主体地位,切实保护和落实其政治权利,新农村建设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要发挥我国农民的主体作用,当务之急是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话语权。本文在分析农民利益表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如何进行利益表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9.
刘文宇 《行政与法》2005,(12):122-124
新《破产法》(草案)①引入了破产重整制度,并对其专设一章,可见重整制度之重要。破产重整的立法精神是再建主义精神。笔者认为,要想使破产重整制度发挥其最大功效,实现立法者拯救企业的立法本意,最关键的是在利益制衡原则的基础上,对破产重整制度各方主体的角色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对破产重整制度中各主体的权限与职责做明确科学的规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破产重整制度的作用。本文基于破产重整的制衡原则,对破产重整中各方主体进行了角色定位,希望能构建起破产重整制度中各方主体间完善科学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破产重整制度的理解,促进破产重整制在我国度发挥其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0.
从“自然人的完满”、“团体的人化”、“自然人生命的延展”、“类存在的扩充”等方面论证了民事主体制度和理念正经历了一个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发展历程 ,并指出了此过程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