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136篇
中国政治   202篇
政治理论   102篇
综合类   8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柳士同 《同舟共进》2009,(10):48-48
孔子一生,最痛心的莫过于“礼崩乐坏”,为此,他老人家以毕生精力,致力于“克己复礼”。  相似文献   
162.
人生的主题在于执着人生,驰骋人生,自强不息,追求至善,而不在于贪求一时的快乐和幸福。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在于人生的主题本身,那就是自强不息,追求至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3.
在中国音乐美学的历史范畴,以"和"为美是自始至终的审美准则.春秋时期已经有了对音乐美的探讨,发展至魏晋时期,嵇康系统地论述了音乐的本质,为后来研究音乐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奠定了根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不仅讨论了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音乐的本体是什么等问题,也开创性地对音乐形式美、音乐实际内容与欣赏者理解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这种把握大大超越了之前音乐美学重在阐述音乐与道德、政治的关系的界限,而向音乐艺术的内部深入.  相似文献   
164.
在革命风雷激荡、红旗漫卷西风的烽火岁月,翻身得解放的将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响应扩红号召,踊跃参军参战,参加红军人数达2000余人,涌现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夫妻并肩上战场的动人场面,一首首表达衷心拥护、爱戴红军和支持、鼓励亲人参加红军的歌谣,在将乐大地应运而生,广为传唱。  相似文献   
165.
人性善恶是恒古至今的话题,性恶或性善的主体预设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制度设计。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人性观选择出发,通过解析两种人性观的成因,剖析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应秉持怎样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66.
佛家伦理与康德伦理的产生虽间隔两千余年,但却有着相同的核心价值观--"至善",这就为二者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和切入点.本文在儒家文化的语境下分析二者对话的可能性,提出是道德信念让我们如此去信仰,而不是有关上帝赏罚分明的知识驱使我们去按道德律的要求行事,以此倡导人们来关注信仰的确立,培养一种敬畏意识,进而达到"君子慎其独" 的道德自律状态,并对这种道德教育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7.
做生     
陈火生50岁了,只做了五次生。读小学的时候他写作文:“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上一声炮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我也诞生了!”同学们都说他吹牛,因为他是11月2日出生的。  相似文献   
168.
石述思 《创造》2010,(1):103-103
<正>一个真正美好的社会不是爱国主义简单的滥觞,而是所有人在一个伟大的国度都有机会活得体面而有尊严。这是个缺少真正可以致敬者的年代。活在这个剧烈转型、价值重塑的时代,一切成与败、善与恶、美与丑都在快速行进的时代齿轮中交替诞生、快速轮回。  相似文献   
169.
刘菊 《世纪桥》2007,(10):37-38
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构成教育伦理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具体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掌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0.
苏枫 《小康》2011,(9):112-115
1986年,梁培恕第一次萌发了写父亲的念头。梁培恕写父亲,是他发现外界对父亲及其思想的种种解读很多都是简单化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个真实的梁漱溟是什么样?1999年时,梁培恕完成第一稿。这本写父亲的书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已是201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