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59篇
世界政治   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75篇
中国共产党   547篇
中国政治   398篇
政治理论   147篇
综合类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理论与当代》2006,(2):50-50
齐中熙在1月23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凡通过公开招聘、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等方式竟聘上岗或对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管理层成员,可通过增资扩股持有本企业股权,但管理层的持股总量不得达到控股或相对控股数量。“管理层”是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以及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管理层持有企业非控股股权,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北京西单商场经济效益出现下滑。在总结原因时,商场新任总经理毛平等领导班子成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原因:商场经营管理缺乏职工参与、领导个人决断代替了集体决策。毛平曾  相似文献   
13.
王卓 《中国监察》2010,(9):50-50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大举措。国有企业如何学习贯彻并落实好《廉政准则》,使其真正成为约束和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制度利器,重点要做到“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4.
杨浩 《工会论坛》2007,13(4):34-35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的要求维护好改制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从超前策划争主动、规范运作抓落实、放眼长远打基础等方面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纪鹏  纪亮 《法人》2006,(2):14-15
《国资法》在2006年出台是众望所归,这部法律将为我们的产权调整,产权改革,产权流动指明方向。但不可以依靠一部法律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可能靠这部法律摆脱国企改制中的所有困扰。  相似文献   
16.
钱卫清 《法人》2006,(6):88-89
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过程中,要选择熟悉的行业和合适的对象以及适当的形式和途径,正确处理被并购、重组企业的人员搭配问题,选择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参与有关的并购、重组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监察》2010,(17):44-44
中央党校教授林醋认为,国有企业“一把手”权力过大、重大决策独断专行、缺乏有效制度监督是导致腐败和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预防国企腐败,必须打破企业大一统的集权制,使企业领导人员的权力受到制约。而健全企业内部的民主制是避免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权力过大和一个人说了算、破除企业家长制状态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企业选任干部要避免由上级部门直接委派,而应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监督制度不仅要健全,而且要日常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监察》2010,(18):18-18
本刊讯 日前,广东省纪委、监察厅等共同下发《广东省贯彻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实施细则》,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分配、职务消费、离职和退休后从业、配偶子女从业等问题作出明确规范。《实施细则》规定,企业领导人员须按年度向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股东单位报告兼职、  相似文献   
19.
阮震 《学习与实践》2006,(12):56-58
国有企业改制之所以较难于推进是因为制度变迁内核中包含经济利益的不和谐。政府应该针对当前国企改制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障碍,以和谐作为指导推进国企改制工作的核心价值,以维护国企职工合法权益为改制的前提条件,在和谐氛围中完成改制目标,在公平条件下提升改制成效。  相似文献   
20.
李红川 《中国监察》2010,(17):50-50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是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接受出资人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有企业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要求,建立了企业经营绩效评价考核的相关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国有企业的整体情况看,工作发展还不平衡,评价考核还不到位,甚至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认真分析国有企业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