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87篇
中国共产党   234篇
中国政治   266篇
政治理论   77篇
综合类   1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酒的王朝     
《天津支部生活》2010,(5):F0002-F0002
选用天津葡萄产区的优质名种葡萄——白玉霓为原料,采用法国传统工艺,经压榨、发酵,并经夏朗德式蒸馏壶二次蒸馏、在法国力木森地区生产的170升小木桶内贮藏、陈酿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82.
秦浩 《协商论坛》2008,(6):57-57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深刻阐明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工作,鲜明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党的十七大是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83.
刘蓉宝 《求索》2008,(12):216-218
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模式的实践。民国初年多党制实践以失败告终,证明西方的政党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历史证明,两党制在中国行不通;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破产,证明一党制违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呼唤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84.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任务。这对于我们站在新的高度,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毕劼 《广东民政》2008,(3):25-26
在我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同时,伴随着社会变迁,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和核心化,家庭养老资源减少,供养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日渐陷入困境。如何养老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性课题。  相似文献   
86.
《前进》2009,(2):F0002-F0002
2008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山西普查对象数量总计将近130万户各类单位,需选聘动用近30万人的普查人员队伍,其涉及范围之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是历次普查所少有的。  相似文献   
87.
问:为什么我们的银行要收银行卡年费、跨行查询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许多费用?  相似文献   
88.
刘卫儒 《传承》2010,(24):115-117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解决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真理、修正谬误。  相似文献   
8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我们要坚持理论、制度、方法的统一,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0.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10,28(3):40-55
在当代中国,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司法国情状况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鲜明的自主品格与中国特色。自主型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体从本国国情条件出发对司法改革方案、进程、目标和路径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司法改革的“中国中心主义”。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实际上就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经验,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模式。只有正确认识固有的司法国情条件,才能科学选择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