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568篇
中国共产党   991篇
中国政治   1640篇
政治理论   374篇
综合类   5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郭永平 《中国监察》2010,(13):40-41
近年来,陕西省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把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作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积极探索完善,稳步有序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62.
制约我国科技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的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比较和案例的方法,从政府对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人才管理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科技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的管理体制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重庆“十大民生工程”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重庆市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特别是,重庆市启动了目前全国最大规模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公租房建设。重庆十大民生工程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重庆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的制度基础是我所谓重庆经验进行时——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地票交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其政治保障是干部三进三同,三项制度。  相似文献   
64.
丁元竹 《唯实》2005,(10):44-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动员和管理社会发展资源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完善分配体制,动员社会各方资源,采取包括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伙伴战略、提高慈善事业的管理水平等各种措施,合理配置社会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65.
叶南客 《唯实》2005,(5):12-14
南京在全国最先提出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本身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南京。建设和谐南京,应以区际和谐、区内和谐、人居和谐、人群和谐、人生和谐六个层次为工作重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管理体制、精神文明体系、有效沟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建设与管理是关键。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区结构的复杂化,现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社区自治的要求,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规范政府与社区责权利关系,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平台支撑,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7.
68.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业的一个顽疾,必须根治。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应从根本上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 派制,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实行全面有效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会计工作,并且要长期不懈地综合治理经济环境,保证会 计质量。  相似文献   
69.
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是建立一种以“国家所有、分级产权、独立职责、分设机构、依法管理”为基本内容,以双系统三层级为基本构架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体系。新目标和新任务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国有经济发展规律、市场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标志着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了从行政化管理体制向市场化管理体制的根本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及其组织体系,不仅是对“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行政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且是国有经济管理战略方位和方式的一次全局性重大调整。调整的核心和发展的根本取向,是通过国有经济的优化和集中,增强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直接经济手段和物质基础的战略性支柱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作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战略导向性的核心主体与非战略导向性的基础主体之间的关系。核心主体与基础主体之间既要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又要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实现优势互补和整体发展,才能真正形成以中央政府管理系统为核心,以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系  相似文献   
70.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全球性信息传播媒体,发展十分迅猛,运用日益广泛,对现实社会产生着越来越大、越来越直接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的管理和引导,尤其是加强网上的正面舆论引导,已成为一项必须抓好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对互联网的管理和引导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中央领导同志对互联网新闻宣传和管理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