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89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21.
赵劲松 《法律科学》2006,24(1):97-102
中国解决国际争端大体上运用外交方法,而没有利用国际仲裁和国际法院去解决重大的国际争端。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综合运用外交和法律方法解决与中国有关的重大国际争端。  相似文献   
122.
国际法院规约》不认可政府间组织是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并且众多修改建议也未能实现。给予政府间组织诉讼当事方地位,具有现实意义,如有效解决涉及国际组织的争端和扩大国际法院职能等;当然也关系到修改法院规约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23.
罗平 《法制与社会》2013,(31):133-134
国际法院诉讼案件判决的执行问题并非简单的执行或不执行.国际法院成立至今,其所作的判决大部分得到执行,不执行的情况只是少数.对于这少数案件而言,这些原本提交国际法院以待解决的纠纷并没有彻底得到解决,当事国之间争议不断,甚至对局部地区的安全问题产生影响.为什么国际法院做出的生效判决在当事国之间得不到彻底解决呢?本文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对国际法院处理的案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4.
吴卡 《法学评论》2013,(2):82-88
现代条约解释形成了当时意义解释和当代意义解释两种方法之间的博弈。前者是传统的条约解释方法,后者经过40余年的发展,俨然已成为当今条约解释的新趋势。国际法院和WTO上诉机构采用条约用语的"一般性"和条约的"无期限性"作为当代意义解释的主要条件,有其特定原因。这两种条约解释方法在理论基础、立法体现、反映的司法态度和实践操作过程都有明显区别。当代意义解释和当时意义解释各有优缺点,这表明二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并存的,它们之间的博弈也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25.
有效控制原则在解决岛屿争端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原则在国际法院解决岛屿争端中有重要作用,在无法通过条约解决岛屿争端时,有效控制原则是国际法院优先适用的原则。有效控制原则与有效占领及时效在实质判断上并无明显区别,时际法及关键日期对判断有效控制有重要作用,只有对岛屿持续、平稳及充分地控制才能构成有效控制。中日钓鱼岛争端不能适用有效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26.
条约规则成为一般习惯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军敏 《法学研究》2001,(3):135-145
条约和习惯是国际法的两个最主要渊源。条约规则成为一般习惯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条约规则具有规则创立性 ;按照条约规则的旨趣形成的国家实践即常例 ;常例被接受为法即法律确信。条约规则成为一般习惯法不仅需要条约当事国按照条约规则的旨趣形成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 ,而且更需要非条约当事国按照条约规则的旨趣形成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条约成为一般习惯法较习惯法的其他形成方式有显著的优点 ,但它对当事国及非当事国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7.
<正>一、晚清时期的世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停止了明清断断续续几百年的海禁。随后开始的洋务运动,启动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但除了清廷本身的制度问题外,那次"改革开放"也生不逢时,其所处的世界环境使当时的  相似文献   
128.
张祖兴 《外交评论》2010,27(5):134-149
本文以国际法院成立以来做过实质判决的全部或部分涉及领土和边界争端的十四个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国际司法实践中实际适用的“领土取得模式”。结果发现,在国际法院解决领土和边界争端的实践中,作为独立的据以判决领土主权归属的权利根据,法院实际适用的模式包括条约、地图、裁决、保有合法占有物原则、主权行为。加强对国际法院领土争端判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领土争端解决法的发展,也有益于我们妥善处理有关的领土和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29.
国际法院1958年就"未成年人监护公约案"所做的判决,不仅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监护与保护问题,也涉及到一国履行条约义务问题。该案对我国如何履行所承担的国际条约义务,我国司法机关应如何适用条约等,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0.
2001年,国际法委员会(Intemantional Law Commission ILC)制定的<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Draft Articles on Responsibility of States for Internationally Wrongly Acts)由国际法委员会第53次会议正式采纳通过.至此,国家在国际法院的诉权问题得到较明确的界定,同时使享有诉权的主体范围也得到了较大扩张.本文主要根据国家责任条文草案的规定以及国际法院的案例来分析国家在国际法院的诉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