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4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150篇
工人农民   172篇
世界政治   5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0篇
法律   7333篇
中国共产党   1528篇
中国政治   3331篇
政治理论   1089篇
综合类   302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1113篇
  2012年   1286篇
  2011年   1409篇
  2010年   1363篇
  2009年   1392篇
  2008年   1555篇
  2007年   1253篇
  2006年   1050篇
  2005年   879篇
  2004年   837篇
  2003年   644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为古老的决策规则,一直作用于人类的政治文明。近代以来,人们在民主政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多数原则同样具有内在的缺陷而会陷入实行的困境。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践可以使多数决策原则得到救济而走出困境:保护少数人的权利,完善宪法规则体系;合理配置政治资源,消除“多数”与“少数”的累积性不平等;构建开放的政治决策体制,形塑协商民主的政治决策模式,营造妥协-宽容的政治文化氛围,促进“多数”与“少数”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2.
宪法不应该规定什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部可实施的基本法,宪法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只能规定某些方面的内容,而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作为社会的基本契约,宪法不是普通的法律,因而不应该规定公民义务;宪法不是国家政策,因而不应该规定经济制度的细节;宪法不是政治纲领,因而不应该规定太多积极权利。只有在清除这些文本障碍之后,中国宪法才可能顺利获得实施。  相似文献   
143.
陈抗行 《小康》2005,(6):3-3
“生命小康”意味着什么?窃以为,首先意味着生命的质量,意味着生命权利的平等。古人对生命寄予的理想是:“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生命质量的标准尽管不高,而对生命权利的平等诉求却一以贯之。人来到这世上只能是一次,且生命的流程是单向的,过去了的不复再来。生老病死,逝者如斯。生命不仅表现为华贵,也表现为琐碎,不仅存在于富裕,也存在于贫穷。珍惜生命,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珍惜他人的生命;尊重生命的权利,就像尊重自己的生命权…  相似文献   
144.
王景斌  方芳 《行政与法》2005,1(1):55-57
本文试从分析“长春七旬老人免费乘车案”所带来的尴尬困境入手,围绕本案所涉及到的我国在立法、司法方面的法治精神问题进行阐述,进而立足于实质法治精神,寻求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真正的法制统一与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5.
杜敏 《理论建设》2005,(2):41-44
权利冲突现象是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法学问题。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论研究,对于如何正确配置冲突权利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法哲学的方法探讨了权利冲突的概念、类型和权利冲突形成的原因。以期对中国当代法制建设中权利冲突的立法和司法配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6.
人权的分析: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斌 《探索》2005,4(1):102-105
“人权”概念以“权利”概念为基础,权利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换关系的体现,“人权”概念也有广、狭多种含义“权利”和“人权”的观念起源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于阶级分化和人权的“异化”。应当区分人权的“应然”、“实然”和“法然”。人权可以分为生命权、经济权、政治权和文化权四大类。人权观念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不同的民族、国家或社会可以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人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7.
《人民法院报》2001年12月13日第5版刊登杨传国同志《未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诉讼时效应从权利发生之日起算》一文,该文认为,未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说明债权形成之时,债务人就有履行债务的义务,若不履行,即证明债权人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故诉讼时效应从权利发生之日起算。对此观点,颇值商榷。  相似文献   
148.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研究了社会组织中人际冲突产生的主要因由和人际合作的基础,进而提出社会组织积极化解人际冲突,推进人际合作的五种主要手段。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9.
也论无权处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董学立 《法学论坛》2002,17(3):58-64
反对但又囿于物权行为理论解析无权处分 ,一直没有取得成功。本文以物权、债权及物权法律关系、债权法律关系的本质为分析工具 ,论证了因无权处分所引发的各种法律关系的实质 ,回答了不同法律主体在无权处分关系中的法律保护 ,指出了物权法律关系应置于《物权法》中规范调整 ,得出了无权处分合同乃确定的有效合同以及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条款对无权处分合同条款的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50.
行政相对人知情权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防止行政权力腐败的有力措施 ,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要求。在“官本位”传统十分严重的中国 ,目前行政相对人知情权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甚远。笔者从知情权概念和价值入手 ,分析了我国行政相对人知情权制度发展滞后的历史成因 ,并为我国行政相对人知情权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