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07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各国政治   808篇
工人农民   1565篇
世界政治   19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71篇
法律   7267篇
中国共产党   7776篇
中国政治   15219篇
政治理论   3414篇
综合类   608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494篇
  2020年   540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654篇
  2015年   1308篇
  2014年   3620篇
  2013年   3526篇
  2012年   3757篇
  2011年   4129篇
  2010年   3887篇
  2009年   4010篇
  2008年   3983篇
  2007年   3080篇
  2006年   2831篇
  2005年   2177篇
  2004年   1578篇
  2003年   1275篇
  2002年   1155篇
  2001年   983篇
  2000年   913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中学是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省级重点中学。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掘地方资源和校本资源,搭好“六个平台”,夯实育人阵地,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2.
赵永刚 《新重庆》2005,(4):30-3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面对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面对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地方人大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升履行法定职责的能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其根本动力和出路在于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创新人大工作。  相似文献   
103.
发展群众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江平 《新重庆》2006,(7):1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群众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和接收文化最直接、最富有成效的载体之一。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不仅是检验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更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没有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一、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提…  相似文献   
104.
《人事天地》2006,(6):8-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不久前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做好军队干部转业安置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适应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变化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深化转业安置政策调整改革,探索符合国情军情的军转安置新路子,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05.
王海燕 《公安研究》2002,(11):51-51
江苏警官学院王海燕来稿指出,基层所队党组织建设与形势的要求和承担的任务仍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要解决方方面面的不适应,必须加强公安机关基层所队党组织建设。 一、着眼于党组织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基层公安机关党委(组)要从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农村地方治理中基层政府行为方式变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农村治理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管理的基本问题。农村治理关乎整个社会的治理,农村稳定则社会稳定已是一种共识。在转型时期基层政府治理农村的方式已不适应现实的要求,严重制约着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应适时进行变更。本文从基层政府在农村地方治理中的地位分析入手,回溯新中国建立50余年基层政府农村治理体制及方式,围绕农村市场化趋向的改革,呼唤基层政府行为方式变更。  相似文献   
107.
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业务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胜 《律师世界》2002,(3):10-13
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俗称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的业务中,又称其为“资产及投资组合管理业务”。它主要包括:管理资产、托管服务、咨询服务、中转服务、按揭服务、人寿、  相似文献   
108.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有助于防止和克服权力变质,根治腐败,从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始终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而要真正实现“法治”这一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09.
探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独立董事,是指具有独立意志和地位,代表公司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除了具有董事身份以外,与公司及公司的股东、管理层和其他关联人没有任何重大利益关系的董事会成员。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认为 ,全面地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要注意区分两个层次的概念关系。一是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二是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当前 ,执政党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实现这种国家形态的手段 ,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其必然性从根本上说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必要性 ,表现在法律与道德具有同一性。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 ,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或根本方式的地位 ,因为一是就哲学根据而言 ,这是由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不平衡所决定的 ;二是就实践根据而言 ,德治也不能居于治国的根本方式地位 ;三是就现实的法治对德治的作用而言 ,历行法治为推行德治提供了方向性保证、制度规范和秩序保障 ;四是就维护社会稳定而言 ,现实德治的功用威慑力远不及法治功用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