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焦世新于《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8期发表《“软均势论”及其实质》一文,介绍了“软均势论”的由来和内容。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除俄罗斯和中国外,法、德等美国的欧洲盟国也纷纷采取外交行动,试图阻止美国发动那场战争。有学者由此认为世界上出现了“软均势”。认为它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批评;并指出它具有合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2.
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是以实力相对弱小的自身充当"平衡手",维持各大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平衡。实践表明,东盟推行的大国平衡战略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使东盟在多极化的趋势中赢得了"重要力量"的地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革,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也面临着挑战。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3.
列宁的两制均势思想是对苏维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峙的阐述,主要体现在内涵、基础、策略展现和目的性价值四个方面。列宁从这四个方面对两制均势的全面论述既继承了欧洲均势理论的某些传统,又完全超然于传统范畴中的均势意蕴,是列宁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来谈论均势的思想着力点。正因如此,列宁的两制均势思想成为对欧洲均势传统反思和创新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4.
权秀贤 《传承》2010,(21):130-131
国际体系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安全是国家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国家追求安全有权力均势和集体安全两种模式。20世纪先后形成了两个安全体系: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典型特点是权力均势和集体安全的并存,并相互影响、相互较量。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为国际体系对国家安全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25.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构现实主义的兴起为现实主义均势理论带来了科学化的元素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其中,对于该理论中是否存在前后不一致的现象这一问题,存在广泛争议。通过关注后“亚当·斯密”时期经济学在分析“一般均衡”上所取得的成果,笔进进行多方面分析后认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确在单元行为不超出“无政府状态”压力的前提下仍然存在前后自相矛盾的逻辑。  相似文献   
26.
冷战后东北亚强国均势理论与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终结,打破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极均势格局,东北亚进入了美俄中日合作与竞争的新时代.美俄中日以地缘政治为视角,采取均势制衡理论,以确保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美俄中日的均势战略博弈加剧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东北亚地区脆弱的和平.  相似文献   
27.
欧洲为实现统一先后进行了四种模式的尝试。采用经济一体化统一模式后,欧洲传统的均势理念和均势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整合形成了有利于和平稳定的权力制衡和权力共享的基础,国家关系出现质的改变。欧盟逐渐发展成为"相互依存共同体"、"化解危机共同体"和"制度共同体",通过协调利益和健全制度化解冲突,保持均势平衡。  相似文献   
28.
本文在分析戴文观点的基础上对"单极稳定论"提出了批判.首先,文章认为戴文关于单极体系下国家将利用经济手段形成对美国制衡的观点值得商榷,戴文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均势与国际竞争的概念.其次,文章从单极本身的稳定和单极能否带来和平这两个角度讨论了单极世界的稳定与不稳定因素.最后,文章指出"单极稳定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漏洞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9.
东北亚地区均势安全格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发生新的分化组合,中日俄三强关系的重构同处于美国霸权辐射的历史时空中,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极易受到超级大国的影响。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一超三强的特点为超级大国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提供了战略回旋空间。美国为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和维护霸权,进行了联日制华、牵制俄国和打压朝鲜的战略布局。美日强强联合催生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因而陷入结构性困境,建构均势安全是21世纪前期实现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0.
孙魏  赵珍珍 《学理论》2010,(16):171-172
《大外交》这部兼具学术与实务双重经验与价值的著作,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浓缩。在该书中,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刻独到的视角、智慧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我们透过该书研究基辛格外交思想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要领略他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的审时度势,以及机智灵活地处理现实问题的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