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拜根兴 《当代韩国》2012,(2):94-107
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已出土可以确定为唐代百济移民祢氏家族的四合墓志。其中作为百济第三代移民祢仁秀墓志文,证实其祖父祢寔进在唐罗联军进攻百济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祢仁秀的叔祖祢军墓志文中出现"日本"两字,将现有墓志史料所见"日本"两字提前了二十余年,祢仁秀的父亲祢素士墓志文清楚记载了祖父祢寔进墓志中不曾记载的内容。至于文献中出现的祢植到底是祢寔进还是祢军?祢寔进为什么最终行薨莱州黄县?四合墓志中涉及祢氏家族祖先问题如何理解?依据现存史料记载,本文均给予了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百济移民祢氏家族墓志的公布,对于唐代百济移民史、古代东北亚国家关系史研究,均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正 《前沿》2012,(20):144-145
本文以墓志为主,结合相关史料,试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陈氏部分做简要校补.陈酆的儿子某,陈瓒的儿子崇基和孙子鼎,陈叔达的儿子德、孙子令同和曾孙明进,陈玄德的儿子均可补入《宰相世系表》;同时考证了陈酆所历职官应由隋番禾令更为隋番禾(和)令、唐鼎州弘农令、肃州别驾.  相似文献   
13.
宁金 《传承》2013,(7):118-120
通过对族谱、金文以及史籍文献中关于隋唐北部湾宁氏墓志内容的研究发现,宁氏可能起源于西周,其族属可能为召公族。因东征胜利而受封建国,并早于南朝迁入闽与越交叉地区再迁北部湾,自隋唐推行科举制度以及在边地要求任官回避制度后,散居各地,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4.
东魏《穆良墓志》详细记载了志主一生官职的迁转情况,在众多北朝墓志中,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加之志主穆良一生仕历并不十分显贵,主要迁转都集中在中低等职官上,而这一部份通常为正史及其他墓志所忽略。结合正史分析后,能够看到一份完整的中古官员宦历。由此,可以为北魏末至东魏这一时期的职官分类、普泛、考课等问题,为制度史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产生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古石刻为古代遗存瑰宝之一,文章以天水秦州中梁乡挖掘出的《黄公墓志》为依据,通过对墓主人生前所经历的事件和相关人物的分析,对涉及唐、五代和宋的历史以及天水地名沿革、酿酒历史和酒税制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王丽 《学理论》2011,(27):79-80
晚唐苏子矜夫妇合葬墓于2003年在河北宣化发现,墓中出土有二者的墓志。河北宣化在唐朝为武州,与志文中的幽州,属于北部边远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据墓志中记载,苏子矜及其儿子都为唐雄武军或幽州节度使要员,所以苏子矜夫妇墓志为研究宣化及其周边地区唐代晚期的历史、军事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墓志铭的书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种,郭虚已墓志是颜真卿40岁的金石之书,也是目前所见到的颜真卿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志文删繁就简,俯拾得当;楷书端严,气象浩然;刻工精到,笔笔不苟,堪称志、书双读的上乘之作。从书法角度看,谋篇规整统一,结体严谨,是“颜筋”书体的成熟之作,值得我们研究和珍视。  相似文献   
18.
顾乃武  潘艳蕊 《前沿》2011,(20):174-176
北朝之东魏、北齐定都于邺,引起邺地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变迁,加以其地富庶的经济背景,邺地墓志文学在数量、骈句的使用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于北魏、南朝墓志文学的优势,并对后世墓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墓志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郑在常(1872—19l6),字岱生,号复庐,浙江余杭人,是浙江工商大学前身杭州中等商业学堂的创始人。他一生锐意兴学,始终不渝,是民国初期杭州颇有影响的教育家。今据新发现的郑在常先生墓志,略述其生平如下,并藉此以庆祝浙江工商大学建校100周年。  相似文献   
20.
魏晋以来中国社会习俗虽已出现尚文轻武的发展趋势,但河北仍为一包含尚武文化这一悖主流趋势在内的文化区域,加以唐代后期河北藩镇割据、镇兵相对正面的形象,唐代后期的河北地区产生了大量的体现尚武情怀的、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墓志作品.这是地域文学发展中悖主流习俗影响地域文学作品的典型的案例,为我们探究地域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