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40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308篇
工人农民   248篇
世界政治   7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58篇
法律   5501篇
中国共产党   6052篇
中国政治   10058篇
政治理论   2457篇
综合类   4365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580篇
  2022年   510篇
  2021年   651篇
  2020年   1002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1086篇
  2014年   2865篇
  2013年   2193篇
  2012年   2655篇
  2011年   2799篇
  2010年   2247篇
  2009年   2112篇
  2008年   2174篇
  2007年   1530篇
  2006年   1493篇
  2005年   1046篇
  2004年   1231篇
  2003年   1029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的制度性成果之一,在于复合型治理的形成,在治理导向上,则突出表现为均衡发展。复合治理的一般形态包括党建复合治理、政府复合社会、服务复合管理;其运转机制则有"项目制"运转、区域化联动运转等。复合治理的本质是合作、协商与互动,其特点是元治理与协商治理有机融合,权、责相统一,实现稳定和均衡发展。复合治理是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化、结构化、精细化、技术化的结果,而且仍在不断发展和演变。基层复合治理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破解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未来我国基层治理实践创新需要在节约治理成本和实现均衡发展两个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88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成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旗帜引领、价值指导、问题聚焦、时代新颖四大特色。要深刻领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关系,深入落实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的工作要点,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83.
《奋斗》2020,(2):19-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对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884.
《奋斗》2020,(4):21-2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885.
《新东方》2017,(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日益强调法治建设在国家各项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新时代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大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蓝图涵盖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涉及了组织机构、制度规范与文化素养等诸方面内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法治建设的精神,需要对法治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需要多措并举,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力量,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886.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行政学得以恢复与重建,并逐渐确立了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等院校公共行政学科学院化,建立了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专业性学术组织蓬勃发展,创办了一批专业学术期刊,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研究方法不断改进,话语体系不断构建等。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没有形成完备的本土化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结构性失衡、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要立足现实,及时回应和满足社会变革的需要,创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话语体系和本土化的公共行政学理论。  相似文献   
887.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中坚力量,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问题与矛盾最多的环节,是深化改革中的"深水区"和"硬骨头"。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分析国企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以及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在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下,需要进一步推进明晰产权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科学规划国有企业的生产布局、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加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政策的综合协调以推动深化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888.
文章论述了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几种国家治理模式。从结构和制度两个角度解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及内容,剖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是人治走向法治、独治走向共治、管制走向服务、全能治理走向有限治理、专制治理走向参与治理、封闭治理走向开放治理、官本治理走向民本治理、结果治理走向程序治理。  相似文献   
88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政策,构成了新时代我国协商民主政策的基本框架。但从协商民主政策的具体内容来看,政策的整体协调性、可操作性和法律法规保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基于政策工具的角度和统计检验的方法,选取近年来中央出台的四项协商民主政策为分析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协商民主政策的二维分析框架,对其文本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单元编码、归纳统计、量化分析和交叉检验,可得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协商民主政策中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明显分化,为完善协商民主政策体系,需加快协商民主相关法律的出台,强化协商民主自愿型政策工具,创新协商民主政策的实现渠道。  相似文献   
890.
美元的未来     
本文探讨了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元作为一国货币,其国际地位已经被很多观察家诟病。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可以被取代吗?欧元和近期的人民币已被视为可替代美元的选项。笔者认为,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基于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以及美元所具有的网络外部性,在未来二十年,这两种货币都难以取代美元,尽管欧元或人民币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作为美元的补充来使用。之后,本文探讨了各国政府为取代美元而精心设计的举措——构建新型货币(主要为现有的特别提款权)的优势和短板.尽管这在技术上是可能的,至少对官方国际交易而言是可能的。但是本文指出此举的经济收益不高,而要实现这一变革,却要付出巨大的谈判努力。此外,要实现这一变革,还需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领域至关重要但却颇具争议的其他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