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665篇
工人农民   71篇
世界政治   8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53篇
法律   382篇
中国共产党   1138篇
中国政治   1199篇
政治理论   417篇
综合类   88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本文认为,鉴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欧盟在处理与美国、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关系中应占据自己的战略空间,尤其应积极推行功能多边主义,并以共同安全替代美国自冷战以来一直奉行的均势思想;应以合作政策来应对诸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社会矛盾等全球性重大挑战;应拒绝遏制政策,代之以建立在功能多边主义基础上的政策,并寻求中国的支持,从而达到理想的政策效果和提高多边主义效率。中国优先关注国内发展决定了其外交政策的性质,它近年来的变化也使欧盟能够在某些领域与中国顺利合作,并推动了中国在人权和法治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82.
19世纪中叶,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着欧美列强的军事威胁和外交压力,处于开国抑或攘夷的十字路口。通过考察欧美国家对日本的冲击以及日美交涉过程,可以看出,开国与开港给日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尽管近代日本并未遭遇中国那种割地赔款的命运,却使近代日本具有了殖民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3.
19世纪末,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李鸿章等人秉承“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的外交政策,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被俄所利用,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对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84.
"和谐世界"与中国"新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和指导中国新时期对外工作的新方针。“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思想创新的结果,同时又指导着中国外交的实践,使中国外交逐渐呈现出大国气派和崭新气象,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外交未来也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挑战和风险。“和谐世界”观的进一步完善有待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和中国战略界继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85.
在1959-1962年的中印危机中,印度国内政治扮演着一个悲情角色.官僚政治的权力之争和派系互动,使得尼赫鲁的中印危机管理战略实际上成为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在中印边界危机事件爆发后,尼赫鲁出于维护自己国内政治地位的需要,决定公布中印两国政府间的一切信件往来,以安抚国内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自己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从而使自己一步一步成为其反对派和右翼分子的"被绑架者"和"代言人".中印两国间的危机外交形同虚设,印度的危机管理战略只剩下强迫和军事内容,导致中印危机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86.
朝核危机管理与中国的外交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集中探讨第二次朝鲜核危机以来中国有关朝核问题的政策,认为中国之所以打破常规,积极参与朝核危机的“国际管理”,主要受历史感情、经济政治与安全等方面的多重国家利益及中国应负的“国际责任”所驱动。在参与管理朝核危机过程中,中国排除困难,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和平与多边协商解决,反对激化矛盾,促成并主持了多轮“六方会谈”,推动有关各方在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等方面达成了原则协议,缓和了紧张局势,外交成就有目共睹。今后随着局势发展,中国将不断适应形势,调整有关朝核问题的政策,但仍将坚持半岛无核化及和平解决等原则,并将继续推进“六方会谈”。  相似文献   
87.
伊朗核问题再次将中国的外交推上了风口浪尖。一边是中国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美国,一边是美国的死敌、中国的朋友伊朗。美国要求中国“负责任地运用其地位和影响力”,支持安理会出面干预伊朗问题。伊朗则不时地提醒中国在伊朗有重大的能源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88.
外交部:国务院决定接受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第20届外交大会于2005年6月30日通过的《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章程修正案》。接受书由你部部长签署,具体手续由你部办理。经修订的《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章程》将同时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89.
俄罗斯与世贸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尚在世贸组织之外的大国。1995年俄成立常设工作组,专门与世贸有关部门和成员国进行谈判,但进展缓慢。2000年普京就任俄总统后,加大推动俄加入世贸的力度。“9·11”事件后,俄美关系和俄与西方关系大幅度改善,俄加入世贸进程出现积极迹象,但在谈判桌前,西方国家没有做出对加速谈判进程有重大意义的实质性让步。俄与世贸组织谈判分为四个基本问题,即商品市场准入,服务市场准入,农业问题,法律制度问题。对于加入世贸组织,俄国内存在很大争议,形成了速入派和缓入派两大主张。在速入派和缓入派两大利益集团的对立中,随着俄与世贸组织谈判进入了越来越困难和关键的阶段,缓入派的主张渐渐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90.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美国外交政策有较大影响,以总统任期为序,可概括为5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波动。本文在分析美国总统选举政治框架下美国外交政策模式,以及1972年以来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中美关系的作用规律基础上,从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视角,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