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7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2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编者前言     
本刊诞生于1962年,乳名《法学研究资料》,专事译介以前苏联为主的外国法学,然刊行不久便夭折于"文革"的疾风暴雨之中。1979年复刊,易名《法学译丛》,1993年再度更名为《外国法译评》,2001年最后定名为《环球法律评论》。刊名几易,折射出我国法律史的一段辛酸曲折而又进取日新的历程。1979年,严寒过后,万物复苏,民主法制的呼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响彻神州大  相似文献   
22.
法院对诉讼案件具有管辖权,是其进行诉讼并作出判决的前提条件。如果法院对案件没有管辖权,它就不能对争议的实体问题进行审理,更谈不上判决了。在国际民商事交往活动中,司法管辖权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选择了法院管辖权,而且还在于双方当事人大体上选择了法院地国的法律为合同的准据法。因为一国法院通常只适用本国法,即使在审理案件时适用了外国法律,那也是在本国冲突规范的指引下,利用了外国法律中的某些实体规范,而且它还可以根据公共秩序保留等种种理由排除外国法的适用,所以,司法管辖权的选择对…  相似文献   
23.
学者在介绍和研究外国法时,始终面临着如何处理该外国法的原义和该学者的本国问题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第一本中国行政法学者研究德国法的著作,于安教授在著作中以宪政高度和历史观点为出发点,在忠实解读德国行政法基本制度。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于安教授还针对中国行政法中相关的问题,指出从德国行政法中可以借鉴之处。同时,本著作还为研究注重法典建设和运用的我国行政法如何吸收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成果提供了一个学术探讨基础。  相似文献   
24.
我自1982年来校,1983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调进,先后属研究生院综合研究室、比较法研究室,为研究生讲授《日本国宪法》等课程。1986年比较法研究室升格为校直属的外国法研究所,1987年学校决定创办《比较法研究》杂志(季刊),外国法研究所也想同时更名为比较法研究所,以便一致起来,但因外国法研究所由司法部批准不久,不便更改,才形成先有《比较法研究》杂志,后有比较法研究所的局面。事事开头难,创办学刊也不例外,这是个规律性的问题,因此,才有头三脚难踢这句老话。我们的难处是:  相似文献   
25.
26.
从 1 8 40年鸦片战争至 2 0世纪末的 1 6 0年 ,是中国法律实现近现代化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 ,中国法的发展受到了外国法的深刻影响。本文分六个阶段 ,依次对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清末修律时期、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时期移植外国法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反思 ,并提出了若干法制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7.
<正> 第一章总则最强联系的原则(Grundsatz der St(?)r-ksten Beziehung)第一条 (1)与外国有连结的事实,在私法上,应依与该事实有最强联系的法律(Iegal order)裁判。  相似文献   
28.
<正> 目前,在我国国际私法著作中,关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少数学者持传统的国际私法观点,即冲突法观点,又称狭义的国际私法观点;多数  相似文献   
29.
编者前言     
本刊诞生于1962年,乳名《法学研究资料》,专事译介以前苏联为主的外国法学,然刊行不久便夭折于“文革”的疾风暴雨之中。1979年复刊,易名《法学译丛》,1993年再度更名为《外国法译评》,2001年最后定名为《环球法律评论》。刊名几易,折射出我国法律史的一段曲折而又进取日新的历程。1979年,严寒过后,万物复苏,民主法制的呼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响彻神州大地。本刊顺势乘风,以《法学译丛》为名复刊,直接译介外国法,历经十五栽,为我国的立法、司法、法学教育和研究事业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外国法文献;继以《外国法译评》为号,从翻译外国法进入到译评兼顾的时期。本世纪初,为顺应新形势、新需求,本刊再度更名为《环球法律评论》。  相似文献   
30.
现行刑事诉讼架构中广泛存在的与纠纷解决相关的制度与实践对传统的刑事诉讼双重目的论构成了挑战.回应挑战的途径是将纠纷解决提升为刑事诉讼目的.纠纷解决作为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基础存在于现行刑事诉讼中"加害人/被害人"的结构性主线和纠纷解决作为刑事诉讼目的对所有刑事诉讼利益相关者处境的改善之中.在刑事诉讼目的体系中,纠纷解决应当通过正当程序予以实现,并原则上以查明事实真相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