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286篇
中国共产党   139篇
中国政治   289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于冲  陈培 《人民法治》2020,(6):46-49
“兴奋剂入刑”并非强调对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进行刑事处罚,而是对兴奋剂问题进行源头打击。近期,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对孙杨禁赛8年的裁决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9月4日晚,IDTM公司(国际泳联授权的兴奋剂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来到孙杨家中进行赛外药检。现场,孙杨对检查人员出示的资质证明存疑,检查最终未完成执行。  相似文献   
202.
虽然我国犯罪论构成的主要要素能够在德日的犯罪论构成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部分,但是由于我国与德日的犯罪论构成要素的角色定位不同,因此形成了构造不同的犯罪论体系,导致内容相同的犯罪论构成要素在整个犯罪论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出现差异,使我国与德日的犯罪论构成表现出入罪功能与出罪功能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3.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10月10日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04.
刑法伦理解释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武举 《现代法学》2006,28(1):52-59
刑法解释问题的关键是依照什么价值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理解和适用刑法条文,对此,迄今为止的各种刑法解释理论都没有给人们以正确、简单的指导。本文提出的“伦理解释论”认为,最好的刑法解释应当在刑法文本用语的最大含义范围内选择、适用最符合公众善恶观念的含义。“入罪解释论”和当下流行的“出罪解释论”都是荒谬和错误的。与“合乎伦理地解释刑法”相比,由谁来解释刑法、用什么方法来解释刑法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205.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人权入宪"条款意义重大.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从实证法角度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文本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新中国人权保障的立法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宪法和人权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规范体系变得开放,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这不仅是人权保障的进步,也是宪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6.
自19世纪末期开始,以至包括整个20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诗化哲学的潮流.尼采以非理性主义为引导,把哲学第一次牵入诗的领域;海德格尔则用诗来澄明存在,在存在-思想-语言的逻辑延续中寻求到了诗的位置;德里达更是通过对隐喻的阐释,使哲学和诗学圆融贯通.诗化哲学进程是在对传统哲学的否定中而展开的,它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引起了哲学及其表征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7.
陈妍 《实事求是》2004,12(6):60-6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 ,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第一次 ,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发展。人权入宪开创了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它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8.
论"迁徙自由权"应当重新入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但这项权利在我国因经济、政治原因从1975年宪法被取消后,一直没有恢复其合法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公民迁徙自由进行限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公民对迁徙自由的要求日益迫切.我们应当以修宪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为保障每个公民的迁徙自由权提供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209.
从行贿入罪规范文本的结构变迁来看,其遵循的是一种以预防为中心的综合治理逻辑:一方面是选择数额加情节的入罪体例,另一方面是采取自由和财产的并罚结构。但是,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行贿犯罪的主观条件也造成了认定犯罪过程中司法裁量的较大弹性空间。相关实证分析和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腐败犯罪治理失衡、行贿量刑整体趋轻以及过分倚重缓刑执行是我国当前行贿罪司法裁判的现实图景。同时,司法实践中也存在部分量刑影响因素功能“缺省”或“溢出”等非理性化风险。面向规范与实践的司法优化,未来应当通过规范文本的前提性修正、监检衔接的制度性保障、缓刑适用的重塑性调整等法治策略,进一步提升行贿罪司法的相对理性。  相似文献   
210.
罪刑法定原则是限制国家刑罚权肆意发动的法治原则,其核心在于疏通出罪机制,以最终保障被告人的基本权利,因而是出罪原则,而非入罪原则.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将罪刑法定原则塑造成为兼顾入罪与出罪的通用原则,丧失了其原生特性,并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出为被告人入罪提供支持、同案异判现象突出以及阻碍超法规阻却事由的适用等三重现状.为克服这样的困境,力争在每一个案件中都体现罪刑法定原则人权保障机能,可通过三重构造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出罪功能,即杜绝裁判中引述"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入罪的法律依据;建立并强调"罪刑法定原则"与"同案同判"的内在法治联系;发挥犯罪概念"但书"的作用,确保罪刑法定原则出罪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