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43篇
中国政治   140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241.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9-79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242.
安岳县委党史研究室与县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局联合编拍了大型电视专题片《安岳十年如歌》。该片集中宣传了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安岳1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弘扬了安岳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讴歌了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该片在安岳有线电视台播放后,深受社会各方的好评。(徐丛花)《安岳十年如歌》拍摄成功@徐丛花  相似文献   
243.
孟红 《党史纵览》2006,(8):36-42
小说《青春之歌》是著名女作家杨沫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部成名作.作品问世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反响,既赢得了极高的荣誉,也遭到一些批判,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作品问世后的遭遇像一面镜子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4.
诗人周恩来     
<正>一读这个题目,也许不少读者要感到惊奇。在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毛泽东是诗人,实属当之无愧,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陈毅是诗人,也是名副其实,一曲《梅岭三章》悲壮绝伦,令人荡气迥肠。然而称周恩来为诗人,似乎难为人所共认。殊不知,周  相似文献   
245.
考察有感     
随着编导的理性视角,观众被带进那个烽火抗日年代。在时空变幻、灯光空灵的舞台美术世界里,重温父辈用他们的青春热血,怀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热忱,谱写出一曲响彻行云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246.
沧浪亭之约     
正"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这是一副我非常喜欢的对联,最初遇见它是在《中国对联故事总集》的下卷。此对联由清代梁章钜撰集,上联出自欧阳修的长诗《沧浪亭》,下联出于苏舜钦的《过苏州》。心中贮藏许久却不知如何叙述的思想,被这一联轻柔而诗意地表达出来,是以我对它一见倾心,而该联铭刻于苏州沧浪亭,为此,沧浪亭成  相似文献   
247.
叶笛 《前沿》2009,(11):193-196
"嬥歌"——巴士人之歌,以其"连臂曲胫、圜行而舞"独特且具意味的舞蹈形式存在于世,源远流长。本文结合巴蜀的地理环境、文化历史背景探析其隐匿的图腾崇拜、传承及流变。同时,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多视角分析了"嬥歌"并非产生于"自娱"的内在动因,揭示了"嬥歌"这一群众性集体舞蹈蕴藏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48.
提起《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这些传唱不衰的进步历史歌曲,就不得不提起它们的词作者——安娥。安娥(1905年-1976年),原名张式沅(一说张式源、张式媛),曾用名张菊生、张荀生、张瑛、苏尼亚,笔名何平,原直隶获鹿县范谈村人(今石家庄市长安区谈村)。她不仅是著名的词作者,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剧作家、革命家。她给我们留下了200万字的作品,其形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学体裁。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249.
杨毅 《理论与当代》2014,(10):39-40
正"侗族大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早在宋代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四中就有"男女聚而踏歌,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的记述。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三宝"(大歌、鼓楼、风雨桥)之首,在当今已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被国内外音乐界公认为保存最完好的"天籁之音"。其独特的复调和声,无伴奏的自然音质,悠扬婉转的旋律,凝结着侗族人民追求幸福的生活愿景,彰  相似文献   
250.
宁洋 《人民调解》2009,(7):45-45
我们是鹰,在天空中展开矫健的翅膀 我们是树,守护着脚下一片片绿草 我们是光荣的司法助理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