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范长江(1909—1970),原名希天,四川内江市人,是我国名的新闻工作,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以《大公报》“旅行记”身份,首次公开报道红军万里长征真实情况以及第一次向全国公开报道西安事变真相,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方针、政策。当年,他的延安访问记《陕西之行》轰动全国、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22.
<正>国家危亡,匹夫有责。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负责《大公报》战地采访工作的范长江,安排并带领记者奔赴抗日最前线,采写了一篇篇悲壮而生动的战地通讯,极大地激励了抗战军民。1938年5月中下旬,范长江等几十名战地记者,在完成采访任务后,从硝烟滚滚的徐州前线突围,先后回到武汉。中共长江局领导的新华日报社,特意举行招待会,欢迎和慰问各位记者。周恩来因事不能出席,特于5月26日致信范长江。信中提到,范长江饱载着前  相似文献   
23.
雪荣 《传承》2008,(23):9-10
中国人开始报纸征婚了1902年6月26日,在当时中国最具权威和自由度的大型日报——天津《大公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此  相似文献   
24.
创刊初期的<大公报>积极主张与时俱进、振兴中华,开民智、重教育、兴女学,发展农工交通事业,提倡社会生活上的弃旧图新,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5.
海潮 《人大建设》2005,(8):16-17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特向大家推荐两篇颇能发人深省的文章:一篇是《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的吗?》,原裁香港《大公报》,新华社为之发了电讯.并在新华网上全文转裁。另一篇是《不为人知的日本“516”生化部队》,全文见中华网。文章较长.内附插图5幅.这里刊出的是文本摘要。  相似文献   
26.
傅国涌 《南风窗》2010,(18):43-45
不允许批评,先验地确定某种观点是天然正确的,是真理的化身,人们只能无条件接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批评有不准确的地方,我们仍然要为批评的权利辩护,换句话说,没有人、没有一种力量具有批评的豁免权。批评的本意是改善,要有基本的底线,立足于事实,更要超越于现实的利益之上,缺乏超越性的批评很可能会走样乃至变质。  相似文献   
27.
陈兮 《求索》2011,(12):206-207,71
很长一段时期学界只将吴鼎昌定位为新记《大公报》出资人身份,对其真实地位和作用评价尚欠公允和全面。1935年底吴鼎昌出任南京政府实业部长后,名义上与《大公报》脱离十多年,导致学界忽略了他在《大公报》所起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昊鼎昌是新记《大公报》的出资人和最大股东、“四不主义”办报理念的始作俑者和修改者、重大决策的最后拍板者、早期社论的主要撰写者,在新记《大公报》的发展史上发挥了他人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8.
刘宁元 《前线》2012,(3):60-61
1919年11月14日,长沙发生新娘自杀于花轿的"赵五贞事件",引起社会震动。从11月16日到28日,仅13天的时间,毛泽东就在长沙《大公报》上连续发表了《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赵女士的人格问题》、《婚姻问题敬告男女青年》、《"社会万恶"  相似文献   
29.
正曹聚仁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新闻记者、文学家,与国共双方高层领导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释放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试探性气球自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到台湾以后,大陆曾经尝试解放台湾,也探索和平统一的途径。1956年,经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介绍,曹聚仁以新闻人员身份访问大陆。6月28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代表政府正式表示:"我们愿意  相似文献   
30.
<正>众所周知,"为人民服务"是中共的根本宗旨。但很少有人知道,1945年9月份,毛泽东曾在重庆为《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要求各个报刊一律称共产党为"共匪",只有张季鸾主笔的《大公报》从未服从这个命令。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工农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军事"围剿"。张季鸾不畏惧禁令,毅然派记者到红区采访,在《大公报》公开称"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