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0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近几年来,在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过程中,受限于地方财力,各地在制定医疗救助政策时,对救助医疗的最高额度都作了限制,这就是医疗救助封顶线。江苏省大丰市自2008年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以来,不断提高医疗救助封顶线,2008年救助封顶线定为2500元,2009年救助封顶线提高到10000元,2010年救助封顶线提高到15000元,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42.
《人民公安》2013,(7):29
"公益"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出现在五四运动之后,译自"public welfare",其意为"公共利益"。在五四运动前,人们没有或少有"公共利益"这个概念。有据可查的最早用例见于鲁迅文章《准风月谈·外国也有》中:"只有外国人说我们不问公益,只知自利,爱金钱,却还是没法辩解。"另外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中也提及:"王太太有两位姓张的内侄女,很热心公益,在霞飞路一个什么妇女改良会尽义务。"公益广告,也被称作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营利性广告。  相似文献   
43.
李敏  贺敬坤 《青年论坛》2010,(6):124-129
不同类型词典的释义对比研究对于词典的编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向型的《现代汉语词典》与外向型的《学汉语词典》中离合词的释义配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汉语》配例数量明显多于《现汉》;配例类型更注重为学习者提供使用该离合词的典型语境;配例所反映的语法信息更加丰富,体现了"通过示例来引进语法信息已经成为编纂学习词典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4.
随着国际社会废除死刑的呼声不断高涨,死刑的程序控制也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在上诉程序中规定强制上诉制度,确保死刑案件得以公正地审判,对死刑的限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不同方面论证构建强制上诉制度的必要性,对比研究国内外关于强制上诉制度的立法例,提出在我国构建强制上诉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5.
律师实务课是大学法学本科高年级的选修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一般安排在毕业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如何完善大学法学本科课程的收官之作,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本文认为应重视以下几方面问题:准确把握律师实务课程定位;研究社会需求关心学生需要;融通法律素质与法律应用技能;深化理论提高实务操作能力;以点带面触类旁通,让学生在每一点上都成为专家。  相似文献   
46.
我们时常谈及“法治”,但这个法其实源于何处,其发展过程究竟是怎样的,相信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根据《基本法》第 18条的规定,在香港特区实行的法律有《基本法》、香港原有法律、香港特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透过《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在这四类法律中,只有“香港原有法律”一类是从殖民地时代过渡到特区,其他三类都是在 1997年 7月 1日或以后才成为香港法律的来源。   “香港原有法律”,根据《基本法》第 8条,是指普通法、衡平法、条例、例属立法和习惯法。它们当中除同《基本法》相抵触或经香港特区立法…  相似文献   
47.
歧义指数包括歧义句型的歧义指数P1和歧义句例的歧义指数P2 ,P1值在较大程度上决定P2 值。由同一歧义句型生成的歧义句例 ,它们的歧义指数P2 会各不相同。分析歧义指数对研究歧义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正>讲明律令之法,见于《大明律》及《大清律例》,是中国本土化的产物,不见于外国的古代法制史中。《大明律》"吏律公式"中首列"讲读律令":"凡国家律令,参酌事情轻重,定立罪名,颁行天下,永为遵守。百司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每遇年终,在内从察院,在外从分巡御史、提刑按察史官,按治去处考校。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初犯罚俸钱一月,再犯笞四十附过,三犯于本衙门递降叙用。其百工技艺,诸色人等,有能熟  相似文献   
49.
清代有律、有例而无令,清例沿用明令,数量虽然不大,但揭示了明代令制的去向。这一事件的性质,只有从部门法视角看,才能准确地为其定位;对清例转化明令的基本事实的分析,有助于厘清律令制发展的线索;比较晋唐宋令、元条格与明令、清例的沿袭关系,对中国古代法律部门的初始分化、法典分工及编纂等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0.
<正>2009年8月,300余名情绪激动的浙江省嵊泗县滩浒岛渔民因东航道开通影响生计,带着铺盖在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大楼长时间聚集留宿,严重影响了管委会的正常办公和当地社会秩序,并且形势不断恶化,双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暴力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