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4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1095篇
中国共产党   410篇
中国政治   1788篇
政治理论   143篇
综合类   3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柏桦  葛荃 《政治与法律》2005,(4):149-155
中国古代在法律中规定公罪和私罪,是以维护正常吏治为目的的。吏治如何,关系到王朝的兴衰。明代的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增加了公罪与私罪的律条,而在一些诰、令、例等条文中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由于条文的复杂繁多,彼此之间还有相互矛盾之处,更由于公罪与私罪的界限不清,使公罪与私罪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有了千变万化的状态。公事犯罪虽有检举之条,但遇有重大事故,连坐总是难免的;私事犯罪则不然,私罪是个人之事,不会牵连到其他人。正因为公罪与私罪的差别,许多案件本应该定性为公罪,却被定性为私罪,使本来还有公正可言的公罪与私罪的法律变得不公正,不但失去其应有的效能,而且还给官吏“黜陟用舍”的弄权带来了莫大方便,败坏了社会和官场风气。  相似文献   
32.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全党和每一个党员提出的要求。“科学”、“民主”、“法冶”,是近年来国人耳熟能详的字眼,但要真正体味其中的深意并自觉践行,还需要我们不断琢磨,时时有新的思考和收获。笔者近日在审议有关语言文字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时,联想到解读“法”、“治”、“和”“谐”、“科”、“学”这几个汉字,对理解“三个执政能力”有诸多启示。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是古人对社会生活观察、思考和提炼的结晶。  相似文献   
33.
民转刑案件是指民事、民间纠纷因处理不当或矛盾激化而转化为刑事案件。民转刑案件具有突发性、反复性、复杂性等特征。其成因主要在于日常生活矛盾的长期积累而得不到合理解决。文章对此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34.
一、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草案)》二、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草案)》三、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35.
邓晓蓉  吴娅 《公民导刊》2004,(12):49-50
会前准备工作是开好代表大会的重要条件。准备工作的组织由市人大常委会负责,每年从11月份开始筹备,时间2个月左右。换届之年,准备工作的时间还要提前。人代会的组织工作量大、涉及面宽、会务工作任务重,常委会要召集会议通过会议时间、会议议程草案和主席团、秘书长等名单草案,还要成立代表大会的筹备机构负责具体工作。概括起来,人代会的会前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文件准备和会务准备。组织准备是法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6.
惩罚吸毒的根据——《禁毒法》(草案)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法学界目前在对吸毒行为如何定性问题上有三种观点相持不下,焦点是吸毒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或者说是吸毒的合法化与非法化的问题。是否将吸毒犯罪化,涉及吸毒者是否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对象以及应当受什么惩罚等问题。关于法律惩罚正当性的论证,既有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两种思路,又有强调个人自由的古典自由主义以及强调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国家—社群主义两种立场。前者注重吸毒对社会法益的侵害,后者则关注公民反毒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7.
《中国律师》2005,(10):91-91
1、公安部出台《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规定》明确,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和已满70周岁老年人可以适用继续盘问,但必须在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的4小时以内盘问完毕,且不得送入候问室;对上述人员在晚上9点至次日早上7点之间释放的,应当通知其家属或者监护人领回;对身份不明或者没有家属和监护人而无法通知的,应当护送至其住地。因违法使用警械、武器或者疏于管理导致被盘问人在继续盘问期间自杀身亡、被殴打致死或者其他非正常死亡的,除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外,应当对…  相似文献   
38.
出土秦汉简牍律令中对于老年人告状,法庭采取“三环”的措施,意思是连续三次劝其返还,如果原告人坚持诉讼,法官才予以受理。这种做法是为了防止原告由于年老而误告,或凭借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而滥告。唐宋明清诸律继承了秦汉律“三环”的指导思想,同样限制老年人的一般性诉讼,而对于包括“不孝”罪及“谋反、逆、叛”等罪,则规定“老、幼、笃疾”者可以诉讼,司法机关必须受理。  相似文献   
39.
季卫东  徐昕 《时代法学》2007,5(1):20-28
“国家的凝聚力和国民对她的忠诚,取决于国家保证个人福祉的能力,热爱国家是由于她得到好处的结果”(英国:埃里.凯杜里语)。而国家保证个人福祉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法律的价值,保护人们的权利和自由,满足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期望。执行是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是保障审判确认的权利义务得以最终实现的主要途径,如果法院的生效判决长期得不到有效执行,那么,人们可能就会对法律效力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在整个社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因此,研究我国执行程序方面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基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西南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教研室的田平安教授、廖中洪教授、季卫东教授、徐昕教授等部分专家、学者,对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程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从法学理论或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期望从国内外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启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不过,这一特别策划的目的更在于,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或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40.
通行安全事关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上海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自6月28日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以来,得到市民的热情响应,为能享有法律保障的出行权利纷纷建言献策。到截止时间7月18日,合计收到意见建议类来电、传真、电子邮件31件,其中电话17个、传真4封、电子邮件10封,对修订草案提出了59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