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2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陈倩 《法制与社会》2013,(11):7-8,23
民法上的注意义务作为判断过失侵权的重要基准。最早起源于英美法系的注意义务随着经济的崛起、通过形成的注意义务模式也有了不同的发展,最早起源于英美法系判例法,而后为不同的立法例所接受。  相似文献   
62.
关于既判力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终局判决确定后,无论该判决结果如何,当事人及法院均应当接受判决内容的约束,当事人不得就该判决的内容再次进行相同的主张,法院也不得就该判决的内容作出相矛盾的判断,这在大陆法系的语境中称为确定的终局判决内容判断上的通用力,即既判力。  相似文献   
63.
《信使》2000,(2):26-27
  相似文献   
64.
法律作为一国之规,一直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法律体系作为反映文明发展和历史进程的重要社会意识,它在体现国家特质、彰显民族特色的同时,又融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为实现自我规范而创制法律,本身就是对有序社会所做出的积极回应,而这种反馈与特定时间和地点具有天然的相融性,并最终沉淀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5.
大陆法系刑法相关的出罪理论在我国刑法的犯罪论中如何定位、如何适用是困扰我国刑法学的难题.在没有确切定位的背景下,可以考虑用但书的立法规定对现实司法中需要救济的行为进行出罪尝试,用相关理论的具体内容作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构成要素.在但书与违法阻却事由方面进行比较,即但书与可罚的违法性理论、但书与正当化事由的比较、但书与主观违法要素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但书可以借鉴其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66.
选取哪个国家的法律作为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取向,经历了一个由懵懂到自觉的过程。晚清法制取法大陆法系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唯一的选择,但也是一个阶段性的选择。中国法制若要向更高阶段发展,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和社情。  相似文献   
67.
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将“对告知义务的不履行”作为沉默欺诈的基本构成要件.并应当仿效大陆法系国家而将这一条件中的内容确定为“发生在任何情况下的对告知义务的不履行”;在适用这一条件时应当将诚实信用原则所派生的“重要情况告知义务”确定为具有普遍适用性质的告知义务.并应当将“对方当事人对合同有关事实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确定为否定沉默欺诈的抗辨事由。  相似文献   
68.
一、公证机构设立程序 (一)有权批准设立公证机构的主体 公证权属公权力,体现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监控与干预,国家通过立法将这一职能授予个人或社会组织承担,故各国公证法关于公证机构的设立均规定了严格的程序.  相似文献   
69.
理论与实践:围绕法学教育的难题之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的兴起 法学教育应当侧重理论还是实践?教学方法以讲座式为主还是以讨论式为主?恐怕再没有什么问题如同这一经久不衰的争论这样能引起法学教育界的如此关注了。 在我国法学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后,特别是法律制度的突飞猛进之后,法学教育中单调刻板的理论框架和学院式教学法与日益丰富多彩的实践和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不少学者(包括笔者在内)都认为我国的法学教育到了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改革的关头。  相似文献   
70.
文章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对中华法系最终向大陆法系贴近和转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诠释。文章考察了清末修律者们的真实目的和价值判断、法典法和判例法的移植技术、中国近代法律职业的状况以及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的深层原因,探究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间在文化背景、观念形态、思维模式和审判方式上的相近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近代选择与继受大陆法系法典化模式不是一种偶然或巧合,而是中国深厚的传统观念、文化背景、当时的民族境遇,一衣带水的日本的影响,以及法典法和判例法的特点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