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1篇
法律   247篇
中国共产党   80篇
中国政治   134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刊记者就"失信者黑名单"的出台专访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李光旭庭长。记者:四川法院近几年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惩戒的做法有哪些?李庭长:为深入破解"执行难",全省法院不间断地开展"执行风暴、涉金融案件执行、百日执行会战、反规避执行、两限制一打击"等专项活动。2010年至今,有2931名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432名  相似文献   
12.
程美东 《前线》2013,(6):29-31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一论断对于我们党和政府进一步完善反腐理论,做好反腐工作,推进当前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江淮法治》2013,(22):4-4
31259名 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2013年10月24日开通以来,截至11月4日,全国法院依职权共31259例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名单库。  相似文献   
14.
风文 《中国减灾》2013,(3X):39-39
<正>严重的雾霾天气,让大家对环境污染的拷问日益增多。来自外媒的报道指出,有经济学家调查发现,一个地方的环保投资占当地GDP的比例每升高0.36%,当地书记的升迁机会便会下降8.5%。这些经济学家认为,只有没有野心的官员才会关注环境,而有野心的官员则会通过修建新路和基础设施来提升经济。从这一颇具滑稽意味的数据不难看出,对环境保护问题感同身受的公众,他们的意见建议并没有成功影响到官员的职务晋升。换句话说,现有激励惩戒机制并没有产生驱使官员致力于环保工作的应有效果。在此情况  相似文献   
15.
社会失信行为既给失信者带来失信收益和失信成本的影响,也给社会带来因经济、法律和道德秩序的破坏而额外增加社会运行成本的影响,后者使社会失信行为呈负外部性。社会失信行为的法律规制有赖于在制度设计上通过外部性内在化方式将社会运行成本和失信者的失信收益一并纳入失信者承担的失信成本之中,并控制行为选择主体的机会主义倾向,以确保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相统一。基于由不同主客观因素所致的社会失信行为的外部性形式不同,失信成本负担的方式亦应有别,对不同类型的社会失信行为也宜选择不同的法律规制措施以提高法律规制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惩戒教育必不可少。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合法,而且非常有必要,惩戒教育能起到赏识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性格,锻炼学生的意志才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抵制引诱并战胜诱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敏 《中国审判》2013,(9):62-65,5
"执行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综合性难题,2013年7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失信黑名单"制度,除此之外,近些年人民法院还进行了哪些执行制度方面改革?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围绕这些内容,本刊于近期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张根大。  相似文献   
18.
失信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抓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失信惩戒措施有被滥用的趋势。信用有边界、失信惩戒制度的适用也有边界。为此,应将失信惩戒进一步法治化,通过立法、司法、执法活动厘清其制度边界,有效遏制信用惩戒泛化的乱象,使失信惩戒机制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屡禁不止,对公众隐私、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造成了严重侵害。究其原因,现有的法律制裁体系存在漏洞,惩戒力度不足,相关法律之间存在冲突。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犯罪形势,有必要重新检视立法的相关规定,完善法律制裁体系。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应当完善刑事制裁,修订《刑法》第283条和284条的相关规定,提升法定刑的幅度,增加罚金刑;其次,应将非法生产、使用和销售间谍专用器材以及非法生产、使用和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畴,同时,还应当探索对可能用于窃听、窃照的专用器材设定行政许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