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心理层面看,两岸政治互信可以理解为双方政治信息的释放、被理解、被回应的心理互动过程。如果双方均视对方释放的政治信息为"善意",并作出善意的回应,则两岸的政治互信可逐渐建立起来。在两岸关系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因为"认知相符"与"认知失调"现象的存在,两蒋时期与李登辉、陈水扁时期两岸没有建立政治互信,2008年以后两岸虽然建立了初步的政治互信,但仍很脆弱。因此,两岸要增进政治互信,双方都必须克服上述两种认知局限。  相似文献   
62.
一“认知失调” ,是美国现代社会心理学家弗斯汀格提出并发展成为较完整的理论。弗氏理论认为 :人们的认识是由许多基本单位———认知元素构成的 ,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认知间协调 ,一类是认知间不协调 ,还有一类是认知无关。如 :认知元素A———我一惯服法改造应受奖励 ;认知元素B1———我的刑期缩短了 ;认知元素B2———我的刑期没有缩短。认知元素A与B1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 ,A与B2之间的关系是不协调的 ,B1与B2之间的关系是无关的。当一个人发觉自己所持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知元素相矛盾、呈现出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63.
Sheldon 《中国减灾》2012,(1X):20-21
<正>静电是我们在教科书中最早接触到的电学现象。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这些是我们见过的最早的物理实验之一。生活中的静电也是这样产生的,与绝缘的衣服摩擦使得人体带上了少量电荷,干燥的空气导电性很弱,电荷难以被释放掉。当带电的人试图去魁摸导电的金属时,金属中的自由电荷在人体电荷的作用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进行了重新分布。因此,金属  相似文献   
64.
尽管多年来政府不遗余力地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但城市道路越修越堵的“当斯定律”仍成为事实。这个怪圈相当因素上与城市主政者对当前新的交通结构失调问题认识不足,尤其是忽视了占道路交通资源比例很少。但对中短途出行作用显著的自行车.电动车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5.
杨杰  童丽  陈晋 《中国司法》2005,(6):36-39
心理危机,是由于个体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事件或精神压力,出现自己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致使陷入焦虑、痛苦、绝望状态,并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心理危机干预,是围绕个体目前需要,迅速对心理危机做出检查,在短时间内,用简便的心理治疗技术和策略来立即控制和消除危机症状,侧重解决创伤应激内容,使个体在行为表现上恢复到危机前心理平衡水平。劳教人员由于心理承受力差或对未来丧失信心,是相对比较容易陷入心理危机的群体,容易产生诸如精神障碍、绝食、自伤自残、自杀、伤害等危机。因此,掌握劳教人员可能面…  相似文献   
66.
我国法官角色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丛。法官角色多元性导致了法官常会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角色规范的调整与制约,导致其裁判行为往往围绕着“了断纠纷”展开,努力以“案结事了”结束,而不过分在乎是不是能够呈现完美的“规则之制”。这一法官角色视野下的裁判现象所呈现出的裁判理性,彰显了一种正在东方与西方的法律文化之间穿行超越的裁判理性,表现为裁判文化的融合;揭露了一种仍在传统模式与现代格式之间彷徨徘徊的裁判理性,表现为裁判方式的转变;昭示了一种正艰难地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选择取舍的裁判理性,表现为裁判价值的重构。  相似文献   
67.
本文通过对目前集中供热管网普遍存在的水平失调等问题的分析,说明了问题的成因及后果,介绍了消除热网水平失调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8.
69.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失调及其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失调现象是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客观冷静地看待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文化失调现象与矛盾,通过提高文化整合能力;树立文化自觉意识;重视文化重建工作;努力建设和谐文化;着力推动文化繁荣等思路和策略进行文化调适,对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升高,因其对未来人口的婚配、未来社会的安定有潜在的影响而成为了社会各方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认为引起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有其法律方面的历史因素,治理现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有其加强立法从严、执法从严、监管从严的客观要求,缓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触发的未来人口安全问题有其调整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相关法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