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70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6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41.
当前法规对如何认定与处置“套路贷”犯罪作了规范与要求,但对该类犯罪的衍生形态“套路借”犯罪的处罚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这在客观上会影响并制约对“套路贷”犯罪的打击效果。鉴于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有必要对“套路贷”及其衍生犯罪的深层逻辑展开分析。利用逻辑具有结构性的特点,对“套路贷”犯罪的逻辑内涵、逻辑前提、逻辑构造进行深入研究,即对构成“套路贷”犯罪的结构要件与方式要件,以及确认此类犯罪的基础事实与特别事实,形式事实与内容事实展开分析。并由此发掘治理“套路贷”及其衍生犯罪的底层逻辑,即以行政规制为逻辑起点,以金融规制为重要环节,关注证据标准,明确违法与犯罪的区分,同时做好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2.
观法 《江淮法治》2021,(5):58-58
导读之声近几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案件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根据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年利率超过36%为高利贷。过去超过这一法定标准的高利放贷在民间并不少见,还伴随着暴力催收等问题,给借款人、金融秩序、社会稳定等方面带来严重危害。高利放贷主要是受暴利驱使,也与过去法律震慑力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43.
吕佳惠 《法制博览》2022,(5):154-156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结合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线下诱导并利用网贷消费的诈骗突发事件,分析案例的背景,提出紧急应对的实施步骤和有效预防此类事件频发的创新方案,为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以及校园防诈骗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中国法学受着一种源自西方的"现代化范式"支配,只有充分、坚实地证明当下中国法学已经从根本上无力解释和解决中国法律实践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或关键问题,才能断言中国法学存在着总体性危机.邓正来先生并没有有效进行这种证明,无法断言中国法学存在着总体性危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就是"无问而问",即便不是一个假问题,在它的提出理路里也很难被认为是一个真问题.邓正来先生并没有给出"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或"邓正来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他并没有真正回答"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问题,但是在他的论述中给出了一个问题解决套路.因种种原因,该问题解决套路的有效性十分可疑.经过邓先生的立论和笔者的驳论,显示出一些对中国法学发展可能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5.
"套路贷"犯罪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但从实务操作层面构建"套路贷"犯罪数额具体计算规则的论述比较有限.本文在对"套路贷"犯罪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套路贷"犯罪过程性特征,尝试地对"套路贷"资金收支关系和犯罪停止形态判断综合分类,并从犯罪单元事实划分和罪数处断两个维度,细化和完善"套路贷"犯罪金额计算具体操...  相似文献   
14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贷逐渐兴起,其既有利又有弊。通过对2018—2022年H省的大学生网贷案件的研究发现,案件总体类型上公安机关直接查处的占大多数,法院判决的刑事案件比重最高,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网贷案件最多,性质最为严重的大学生网贷刑事案件犯罪行为人主要特征上呈现出犯罪行为人男性化、年轻化和学历较高等特点。其背后的原因包括法律适用存在一定程度空白和模糊性、防控主体存在单一割裂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和网贷自身的高技术属性。防控大学生网贷风险,要从宏观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网贷立法,中观层面突出多重管理措施的灵活运用,微观层面实施多层次前瞻性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47.
"套路贷"不是一个规范的刑法概念,对"套路贷"中罪名的认定要依据不同罪名的犯罪构成进行认定.诈骗罪是"套路贷"中的常见罪名,司法实践中不能降低诈骗罪的认定标准,要严格遵循"套路贷"行为人隐瞒真相、虚构事实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产的认定路径,将诈骗罪限定在以"保证金"、"行规"等虚假理由诱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签订...  相似文献   
148.
徐航 《中国人大》2021,(2):37-37
骚扰电话、恐吓信息、诱导借款、“软暴力”催债……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市民宋某苦于无力还贷,深陷信息网络黑恶势力——“套路贷”的漩涡。不堪其扰,宋某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案发后,七台河市公安局对“套路贷”团伙开展了全链条打击,成功抓获数十名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49.
近年来,"套路贷"作为一种分工明确、隐蔽性强、社会危害大的犯罪现象,被纳入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范围予以严厉打击。工作开展以来,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取得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套路贷相关犯罪的打击也存在负面溢出效应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套路贷取代特定犯罪构成要件;因套路贷而被定性为涉黑涉恶,不当扩张处罚范围;因"套路贷"或"涉黑涉恶"标签而被过重处罚。对此,应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的基础上,严格把握"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构成要件,并因案制宜地考虑可否以其他更适合的罪名进行认定,从而尽可能消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0.
监管缺位是网贷平台跑路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P2P网贷包括借款人、出借人及具有中介地位的平台三方,网贷平台自融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擅自从事金融活动涉嫌非法专营类犯罪;借款人与出借人利用平台掩饰隐瞒毒品等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为涉嫌洗钱犯罪。为更有效地规制P2P网贷,必须明确网贷平台性质、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确立银监会的监管主体身份、加快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