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王勇 《天津检察》2007,(4):63-63
最近,我受理了一起笔迹鉴定申请,鉴定的对象是一张“中国农业银行转帐支票存根”,检验鉴定要求是:该“中国农业银行转帐支票存根”用途栏内“刘某某”的签名字迹是否为嫌疑人刘某某所写。经检验发现:“刘某某”的签名字迹运笔,字形、布局、手法均为反常,与刘某某的样本字迹比对发现,两者书写风格、书写水平及单字的写法、连笔动作、笔划搭配比例等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22.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其附件对某一品牌的圆珠笔在不同时间段书写字迹进行检验,分析并比较图谱中-C=O、-CH3等基团的吸收强度及其相对比值,考察这些比值与保存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初步确定这些基团的吸收强度在随着时间而改变。采用化学试剂消退法对五种纸张上的八种不同品牌纯蓝墨水书写的字迹进行消退实验研究,总结各种不同消退剂的消退效果及在不同纸张上字迹进行消退差异的规律,可摸索出对纯蓝墨水字迹进行消退的最佳化学试剂。  相似文献   
123.
笔迹细微特征,是指一个人书写字迹中那些不引人注目的、比较细微的、而又有规律地出现的特殊现象。所以笔迹细微特征具有分布面广、反映微妙、特征稳定可靠的特点,它是我们确定固有的书写习惯,区别不同书写人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笔迹检验人员要发现和充分运用笔迹的细微特征,这是文字检验工作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此,笔者就如何运用笔迹细微特征进行文字检验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4.
本研究就当今笔迹鉴定的难题—关于摹仿笔迹和老年字迹的形成机制、书写特征以及鉴别方式进行了综合的阐述,系统的分析了摹仿笔迹与老年字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5.
将带有复写字迹的文件浸入特制有机消褪剂中进行整张溶褪,够达到既把文字消褪又不在纸张上留下明显痕迹的效果。对于这类以溶褪法进行消褪的复写文件,采用传统的光学、化学检验很难辩读被消褪原文,是污损文件检验中的一个难题。笔者在近期实际办案中尝试应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显现被消褪原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6.
签字笔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书写工具之一,涉及鉴定签字笔字迹形成时间的案件日益增多。字迹形成时间的检验是文件检验界的一大难题,目前还没有一种系统可靠的检验方法。一般而言,检验字迹形成的相对时间比检验字迹形成的绝对时间更具可行性。利用薄层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对待检验的签字笔字迹检材和样本进行油墨提取、有机溶剂溶解,再将油墨样品溶液薄层展开,并对展开后的谱带进行薄层扫描,进而获取薄层色谱扫描曲线和谱带峰面积数据,最终通过分别计算检材与样本的峰值比,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检材的相对书写时间。本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7.
本文主要探讨复写纸上压痕字迹的检验鉴定问题。在日常压痕鉴定实践中,此类案件实属罕见,其鉴定难度较大,既无现成的理论指导,又无实际的经验借鉴。作者通过一件复写纸压痕笔迹的鉴定,探索、研究了复写纸上压痕字迹的显现技术;并对如何确认复写纸压痕笔迹书写人积累了鉴定经验。写此文章目的在于帮助、引导文检工作者分析复写压痕笔迹鉴定的一些难题,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一、少量字迹案件的特点: 1.单一性。这类案件检材字数很少,笔划十分简单,反映文字笔迹特征量少,相同字的相同的偏旁部首笔划重复出现的机会几乎没有,书写人  相似文献   
129.
文章对一起摹仿多人签名字迹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其摹仿存在的主要特点,以此为依据作出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0.
王松 《中国审判》2012,(9):96-98
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原告持借条起诉,经鉴定,借条确有被告的签名和捺印,但签名字迹系先形成,借条内容字迹后形成,究竟谁在说谎,法院应当如何处理?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借条是书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条的规定,书证的效力优于其他证据;况且根据一般生活常识,如果双方不存在事实上的欠款关系,欠款人也不会随便给借条持有人出具借条,被告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推翻借条效力,应判决借条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