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479篇
中国政治   627篇
政治理论   224篇
综合类   1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当代韩国》2012,(3):130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编年史(1919~1949)石源华蒋建忠编著2012年4月/298.00元/ISBN978-7-5097-2994-6本书研究内容自1919年韩国"三一"运动爆发直至1949年韩国驻华代表团成员撤离中国,涉及韩国独立运动的三大系列在中国的活动及其与中国朝野的关系,并全面考察了中国北洋政府、孙中山领导的护法军政府、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其他党派和著名社会团  相似文献   
52.
在追随过孙中山的众多保镖中,有一对“姐妹花”她们就是与秋瑾并称为近代中国“三女杰”的尹锐志、尹维峻姐妹。  相似文献   
53.
史兰 《黄埔》2013,(3):45-47
今年1月27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诞辰120周年。我们谨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宋庆龄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世界和平所建立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54.
用今天的话说,阎锡山算得上19世纪80后的佼佼者.1905年,他才22岁,便加入了同盟会,登上政治舞台.28岁时,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孙中山的话说:"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 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40年,称"山西王"当之无愧,至今仍被论者称为山西现代转型以来最好的地方长官.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曾向他致意,蒋介石有一次在国民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毛泽东则在"西安事变"之际给阎锡山写信说:"共维大局之语,至理名言,曷胜钦佩……愿我公出以有力之调停手段."  相似文献   
55.
在近代华侨社会中,海南华侨虽是小群体,但海南华侨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作为海南华侨之一员,宋耀如因为与孙中山有着相同的生活背景和共同的理想追求,他成为孙中山事业坚定支持者和忠实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56.
王桂英 《党史纵横》2012,(11):48-50
据全国政协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统计,从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26年时间里,黄埔师生中出了40位国民党军上将,担任过国民党集团军总司令、兵团司令以上职务的有5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10位元帅中,有5人出自黄埔;10位大将中,黄埔出身的占3位;57名上将中,有黄埔师生8人。此外,在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有近40人。一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演说中,明确指出自辛亥革命以来屡次失败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7.
南书房     
韩戍 《南风窗》2011,(8):96-96
《三十三年之梦》[日]宫崎寅藏著林启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作者为明治大正年间的日本浪人和大亚洲主义者。惠州起义失败后,他在经济拮据、心境愤怨的情况下回忆前半生经历。前半部叙述了自己的家世,早年受教育的经过,他的大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以及早年在南洋、泰国等地的移民活动。后半部详细记录了他与中国革命活动的关系和经历,主要包括他如何结识孙中山和投身中  相似文献   
58.
王毅 《黄埔》2011,(1):1+6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中路年牙膏阿飞命的伟大先行者,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吹响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打破封建专制的思想禁锢,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  相似文献   
59.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14):97-97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逝世。这位曾国藩的追随者爱好儒家文化,生长在佛教环境中,最后受洗成为基督徒。他去世后,遗孀宋美龄在他灵柩中放了四部书,除了《圣经》和解释圣经经义的著作《荒漠甘泉》,还有孙中山著作《三民主义》和一部《唐诗》。  相似文献   
60.
史兰 《黄埔》2014,(1):80-81
“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这是毛泽东高度评价黄埔军校的一句名言。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在黄埔军校工作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