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477篇
中国政治   627篇
政治理论   224篇
综合类   1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笔者愿从国共关系角度,专门探讨一下国共合作历史及有关经验教训。一、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毕生都把"民族复兴"和  相似文献   
72.
史海一勺     
《乡音》2011,(6):48
"孙中山"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广州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名为孙文。1897年孙文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流亡日本。有一天晚间投宿旅馆时要填姓名,这时他想到附近有一个叫中山家的住宅,这个家族中间的成员中山  相似文献   
73.
声音     
终有一天我们会实现一个更高的愿望,就是让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中国的河山得以实现,让一个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永远合璧在一起。  相似文献   
74.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政治建设原则是政权与治权分开行使。为了使政府有能,主张五权分工合作、人民信任先知先觉;同时为了防止政府专制,主张人民有权,并将人民权力分为直接民权和间接民权。五权宪法思想具有掺糅中西的特点,对美国政治体制的模仿不是表层的复制,而是深层的融合,孙中山用政权和治权来代替美国的贵族与平民政治;用人民权、国民大会权和政府权来代替美国三权,于是实行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体制,并始终以"民权主义"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75.
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为我们阐述了中国应该也能够统一;为我们解答了如何统一的问题;为我们道破了阻碍国家统一的障碍;为我们指明了实现统一的两种手段;为我们回答了实现统一的基本依靠力量。孙中山力谋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和精神财富。值此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中山先生的国家统一思想,对于我们继续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仍然具有教育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6.
民生是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因为它体现的是民众的基本生计。唯物史观把人民看作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状况如何,是人心向背的一个历史标尺。所以不仅是今天,自古以来民生就为社会各阶层所关注,并不断诠释着民生的基本理念,推动着解决民生问题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7.
1925年春,段祺瑞勾结张作霖,委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去张家口赴任,将其排挤出北京。经人介绍,冯玉祥认识了鲍罗廷(第三国际代表、苏联驻广东革命政府代表、国民党政治顾问)和加拉罕(苏联第一任驻华大使),经常谈论关于革命、宗教以及取消不平等条约等问题,其思想和政治见解发生了变化。联想  相似文献   
78.
从败退台湾到艰难安身,从反攻大陆到经济振兴,从一党专政到走向民主,从大权在握到沦为在野,从党务革新到重进庙堂……中国国民党走过了一段兴衰荣辱之路,其风云际会般的历程,对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有着不言而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9.
知与行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古老的认识论范畴。从先秦至今,中国历代思想家们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留下了许多经典名言.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对知与行的深刻见解。各种知行观点.就知和行及其关系的解决来说.大体上可分为行先知后、知先行后、知行合一等几种类型.其中有的主要侧重于从认识的产生、来源方面说明知与行及其关系。有的主要从认识的目的和作用方面解释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也有的是从两者的联系和互相依存角度说明知与行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80.
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日。本刊开辟此栏目,用名人传略的方式,追思作为民族民主革命发端、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示纪念;并祈盼两岸和平统一,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