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归根到底离不开国民.因此,提倡由传统学校德育到现代公民教育转变的新理念,十分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借鉴西方在这方面的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培养我国公民的现代公民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者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2.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给学校德育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举措,是学校德育发展的新视域。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德育是内在统一和高度契合的关系,公民意识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学校德育相互支持。在当前学校德育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如下:课程化建设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选择,通过学校日常生活、新媒体工具和创设互动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学校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3.
我国当前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新旧体制的交汇使意识形态领域也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型期,既有现代意识与封建残余的交锋,也有吸纳外来文明与弘扬传统美德的矛盾,道德观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直接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而学校德育明显滞后,商品文化充斥市场,各种网吧、录像厅、电子游戏室等场所由于监控不力,也出现了良莠混杂的复杂局面,不仅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高校要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新  相似文献   
165.
文章辨析了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内涵和外延上的不同,并从时代特征出发指出了与传统德育相比,现时家庭德育在内容上产生了哪些新的特点和需求.  相似文献   
166.
高峰 《奋斗》2005,(5):48-4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优越条件,广大青年面临着越来越广阔的发展机遇,但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模糊认识,如何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广大青年在思考,德育工作者也在思考。  相似文献   
167.
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之间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校、家庭、社会在对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上各有优势,充分发挥这三方面教育力量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德育资源共享,产生多渠道、多方位的和谐德育效应,最终完成学校德育目标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68.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去生活化是造成当前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德育观念上过度理性化,德育对象缺失主体地位,德育过程脱离学习主体的生活以及德育情境脱离社会实际等。回归生活是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回归生活的内核是回归实践、回归多样、回归应用和回归交往。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学校德育观念、德育目标等均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9.
网络载体带来的隐性德育机遇和挑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习、交流工具,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载体的出现为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0.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德育环境具有互相包容的开放性、内外结合的系统性、多元转化的互动性等特点。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学校德育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学校德育,必须从德育的内容、形式等出发,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改善学校自身环境,同时让德育回归常识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