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122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180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61.
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借鉴戏曲的民族化探索,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舞台实践中。外国戏剧家当时对中国话剧艺术严厉批评的“棒喝”,中国戏曲西传引起欧洲戏剧家竞相学习的启示,和中国文艺发展重在继承民族传统的政策调整,等等,使得戏剧家将其艺术创造从着重借鉴斯坦尼体系转向民族戏曲艺术的学习,并力求在探索中去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话剧演剧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662.
刑法学派之争是推动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前进的原动力。我国有学者提出,中国学派之争不会太久远。但从刑法学派理论全面引入中国的十余年情况来看,学派之争局面却并未如想象的那样出现,我国刑法学界在学派的划分上仍然是波澜不惊。从刑法学派发展至今的过程、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现实状况及中国与日本相比较来看,刑法学派之争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63.
古典自然法学派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法学流派,同时也是一个在法学发展历史上乃至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都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法学流派。本文通过介绍这些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法学家们的法律理论,综合性考虑历史上其他学派的评价,客观地评析其法律理论建构的得失,揭示古典自然法学家法律理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64.
十八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的重农学派提出了许多有关农业生产的经济理论。笔者认为,这些理论中关于发展大农业生产、主张自由贸易、处理好政府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的经济主张,对解决我国当前的农业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试图以重农学派的这些观点为基础,在生产模式、政府职能、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对解决当前我国农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65.
许富仁 《法律科学》2007,25(5):68-75
刑事古典学派所追求的最高价值--个人权利和刑事近代学派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整体社会利益--防卫社会,是两种对立的价值观.若以此作为共犯本质理论的逻辑基点,不可能达到共犯本质理论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因为新旧两派的思想基础并非是整个人类社会都认同的刑法理论的基础价值.由于法官中立价值能够达成全社会的"共识",具有达到共犯本质理论公正性与合理性的可能性,因而,应该以"法官中立价值"作为共犯本质理论的逻辑基点.  相似文献   
666.
“汉语批评”是伴随“失语症”而诞生的一种理论策略 ,是继“失语症”之争文学理论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和当代话语重建的初步行动。本文从“汉语批评”与“失语症”、“当代话语重建”和“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等三个层面 ,试图对“汉语批评”策略进行理论观照和宏观阐释 ,对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667.
文章对经济学界非主流经济学派与主流经济学派的争论表达了四点看法。一是赞成对某些经济理论问题采取公开论辩的形式 ;二是认为划分非主流与主流经济学派的作法很有意义 ;三是认为应当重视非主流经济学派的某些基本观点 ;四是认为主流经济学派不应对挑战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68.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的五次学派争论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共爆发了传统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跨国主义与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反思主义与理性主义五次学派争论。争论既有尖锐对立、不可通约性的一面,也有着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一面,既展示了学科中的分歧与对立,也在理论观点、学派建设、方法论等方面为国际关系学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促进了学科建设。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争论逐渐形成了国际关系学科的一些基本共识,这些共识不仅推动了国际关系作为独立学科的进程,也是今后国际关系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69.
赵继显 《外交评论》2007,52(5):102-107
大部分中国学者所考察的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是具有现代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这一领域已经占据了难以撼动的霸权地位。自1960年代以来,以"多原"和"多元"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性已经逐渐确立,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经过几十年努力仍无法创立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情况下,中国学者可以借助后现代性话语和思考方式探讨建立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70.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大量拥有诸多有利要素的传统工业地区陆续陷入发展困境而不能自拔,从经济发动机沦为被标以"老工业区"的问题地区,这也导致老工业区转型迅速成为一个全球化现象。老工业区转型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典型,本文所聚焦的德国鲁尔区则二者兼具。本文重点依据法国调节学派的危机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作为传统工业地区的德国鲁尔区的两种转型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之间,尽管有大量创新和政策调整,但由于路径依赖所导致的功能锁定、政治锁定和智识锁定,这一时期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是失败的。此后,考虑到单一的结构政策无法兼顾各区域的不同条件,鲁尔区引入"地区化"作为自身转型的核心政策,一方面引入"地区"作为结构转型的重要行为主体,替代日益没落的煤钢复合体企业,实现鲁尔区的协调机制从以煤钢复合体为主体的垂直一体化向以区域为核心的水平一体化的转向;另一方面则借助结构政策,充分调动区域内部各个行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建立与完善新增长结构中的各类要素。基于对鲁尔区结构转型的相关政策和理念的系统梳理与评估,本文尝试从经济的空间结构视角拓展学界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