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40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179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在五彩斑斓、摇曳多姿的文化丛林中,起源于民间的曲子词,  相似文献   
62.
完善的监狱管理制度对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宋代继承与发展了前代的监狱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具有宋代特色的监狱管理体系,具体包括系囚制度、悯囚制度和狱官责任制度.宋代的系囚制度更能发挥阶级镇压的作用,悯囚制度的将监狱的本质掩藏的更为隐蔽,狱官责任制度对狱官的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更强,更能适应阶级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3.
语言与词汇是一个时代风尚的真实记录。“法官”、“司法”和“法理”在宋代史料中反复出现,并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是宋代社会私有制深入发展和利益多元化在司法上的必然反映,所彰显的是:宋代社会“好讼”之风的形成及宋代司法传统由伦理型向知识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64.
海外研究中国女性史的典范著作《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一书选取最常见的婚姻及家庭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娴熟地运用女性视角,生动客观地重构和展现了宋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并通过考察宋代妇女的婚姻与家庭,指出了宋代妇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张永生 《前进》2015,(3):63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在躬亲实践的同时,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于"树海诗林"中漫步,别有一番情致。2500多年前的《诗经》记载有人们植树的情况:"树之榛粟,椅桐梓漆。"说的是卫文公徒居楚丘,始建城市,打造宫室,种有榛、粟、椅、桐、梓、漆。那时人们植树既是美化环境,更是方便使用。当时,在黄河流域较大规模的果园里既有种桃、李、枣等果树的,也有植  相似文献   
67.
费礼 《人民公安》2007,(12):24-26
南宋晚期用来印刷纸币“关子”的钞票模板“关子钞版”,被中国钱币界泰斗吴筹中誉为“钞版中的至尊,国宝中的重宝”。稀世珍宝在神秘失踪14年后,近日被安徽警方剥蚕抽丝、万里追踪成功追回。  相似文献   
68.
产生于宋代的“情迹”审讯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司法制度的日臻完善、案件审理程序的严密及司法办案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情迹”审讯法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它在当时及后世的侦审办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侦查讯问应当汲取其精华,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69.
《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下面这样千百年来被后世人谈论最多的案例。此案关系到古代传统法律中最重要的刑法适用原则——自首的认定。  相似文献   
70.
论宋代灾害救助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灾害发生后 ,其救助行为有一套较为严密的救助程序 ,主要包括诉灾、检放和抄札三部分。诉灾是向官府报告灾情 ,检放是检查灾情状况并确定减免租税份额 ,抄札是登记受灾人口数量以备进行救助。宋朝通过这些灾害救助程序 ,较好地掌握了灾害的实际情况 ,为下一步的具体救助创造了条件 ,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也存在有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